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爲什麽練球和比賽不是一回事(解决賽練脫節問題探討正在進行中)

爲什麽練球和比賽不是一回事(解决賽練脫節問題探討正在進行中)

熊志超


練球和比賽其實就是解决賽練脫節的問題,業餘運動員賽練脫節是多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有技術方面的问题,今天先談談後者。他們通常都是在掌握了某項新技術以後,常常在比賽中發揮不出來。抱怨,怎么我在訓練中掌握得很好的技術,一到比賽就使不出來了呢?這種“練是練,賽是賽”的賽練脫節現象,一直困擾著衆多業餘運動員。這就是業餘運動員競技水平出現停滯不前的一個原因。以學習直板橫打技術爲例,大多數運動員都是半路出家打了多年乒乓球,他們的技術打法(快攻結合弧圈以左推右攻打法或近台快攻打法的人占大多數)明顯與新生代運動員相比落後很多。爲了提高技術水平,他們必須學習新技術,這樣就産生了一個問題──多年打球形成的技術動作、攻防轉換、打球習慣全都要做相應的調整。而在學習和調整過程中,他們將會無一例外地受到“技能負遷移”(原來的技術干擾新學的技術)的影響,雖然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收效未必明顯。筆者針對技能負遷移現象,把自己多年的教學與訓練經驗抛磚引玉,以分批跟帖的形式發表見解,冀爲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如何克服困難掌握新技術做一些探討。也歡迎大家共同來探討!

TOP

業餘運動員反手拉加轉弧圈球在平時訓練中即使練得很好,可一到比賽就使不出來了。筆者分析有兩個原因。   其一,受技術層面影響。運動員不明白反手拉加轉弧圈球經常失誤的原因何在。拉球失誤了不會自己去調整,再次失誤導致自信心下降就不敢用了。他們常見的錯誤是重心沒有下降,握拍手習慣了打上旋球的引拍位置,即高于球臺去拉球,這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位置在拍的中部偏下,這個部位是弱旋轉區,發多大的力都無濟于事(容易下網失誤);正確手法應重心下降幷向下拉手引拍時低于球臺這個預備動作做好了,擊球時球拍與球的下降初期接觸,才能碰在球拍的拍頭即拍的中部往上靠近上部的邊緣上(即拍的强旋轉區),從而拉出質量好且命中率又高的加轉弧圈球來。(未完待續)

TOP

其二,受心理層面的影響。運動員即使掌握了反手正確的橫拉技術,在比賽中,如果思想上不重視,主要表現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拉球時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過程上,例如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拉下旋球重心要下降(反手略微下垂,球拍低于球臺)”,而是想結果過多(考慮負面的東西太多)或一上臺想都不想就急著拉球,結果拉球下網。這與注意力薄弱有關。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也是抵抗外界干擾不分心的能力。另一種情况是,在高壓力下産生心理應激,想贏怕輸的思想抬頭了(壓力大了),自信心就必然會减弱。此時打上旋球的習慣勢力就會干擾拉下旋球,即忘記重心下降(反手略微下垂,球拍低于球臺)這個正確的預備動作。所以就會出現比賽失誤多不敢使用新技術,回到訓練中沒有壓力時,又能拉了。(未完待續)

TOP

集中內在注意力的換位思維訓練法
     運動員之所以在訓練中已經掌握了的反手拉加轉弧圈球技術在比賽中成功率還是不高(受習慣勢力的影響,多在關鍵球時又忘了重心下降反手略微下垂,球拍低於球臺這個正確動作),是因為注意力渙散之故。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生活中的心理學例子:“有位攝影師,年年給人拍集體照,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可是有個問題總是困擾著他:照片上總是有人閉眼。為了統一步調,攝影師按照常規做法,高聲叫道:“大夥請注意,我喊一、二、三,喊三的時候我按快門,千萬不要閉眼睛!”可是不管怎樣強調,哢嚓一聲下來,總有閉眼的。後來,這位攝影師換了一種思路,大獲成功。他請所有參加拍照的人都閉上眼,聽他的口令,同樣一、二、三,在“三”字時一齊睜眼。果然,照片沖洗出來一看,一個閉眼的都沒有,全都顯得神采奕奕,皆大歡喜。”
      這個心理學例子實質上是個心理技能訓練的內容──內在注意力訓練。“閉眼與睜眼”的關係就是上述分析的“下旋引拍與上旋引拍”的關係,也就是注意力渙散與注意力專注的關係問題。為了驗證這個實驗的正確性,筆者把本校的校隊三十個同學按上述類似方法集體訓練做前後兩種實驗:即第一,常規做法。高聲叫道:“同學們請注意,遇下旋出檯球別忘了重心下降,反手略微下垂喔!”然後一方球員(15人)聽教練口令一起發下旋球,另一方球員(15人)拉加轉弧圈球。可是不管你怎樣強調,總有同學沒完成正確動作而拉球下網的。第二,換位思路做法。筆者設計了一個“心、技動作程式”要求他們在拉下旋球前先想一下拉下旋球的動作口訣:“重心下降至左腳,反手(以右手為例) 略微下垂”( 心、技結合動作程式是利用“第二信號系統”(語言)來集中內在注意力的訓練方法。讓你不受雜念所擾,是心靈方面的專注。),然後再上手,這相當於“閉眼”的過程。然後對方球員聽教練口令一起發下旋球,此時,“全體登腿轉腰大臂帶動前臂、手腕、手指發力向右前上方揮拍”。這相當於“睜眼”的動作一氣呵成。果然,一個下網的都沒有,全部成功拉到對方的檯面。可見,在這裡內注意力是保證運動員完成正確技術動作(提高命中率)必不可少的條件。
    以上實驗證明,通過集中內在注意力換位思維法能較好地解決了技能負遷移影響,達到了抗干擾的目的。(未完待續)

TOP

訓練要貼近比賽,賽練要高度統一。已經掌握橫拉下旋技術的運動員不可能馬上就能融入到真正的比賽中去,必須通過教學比賽的過渡。教練員可在訓練中設計一些結合實戰的比賽。實戰訓練法有很多,以下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例如“1/2台正手得分比賽”,規定在反手位1/2台內進行的比賽有效,遇短下旋球只能擰(搓的話,算輸)、遇半出臺下旋球只能反手或側身正手沖(搓的話,算輸)、遇出臺下旋球只能反手或側身正手拉加轉弧圈球(搓的話,算輸),最後得分必須是正手(反手得分不算,需重打)。訓練目的是强化反手各項技術使用率的同時也兼顧了正手幷突顯了正手的殺傷力。經過這個過渡訓練以後,運動員的自信心將大大提高,接下來就是如何賽練結合了。(未完待續)

TOP

如何賽練結合在70、80年代以前不是很敏感的問題,因為那時候國際比賽很少,只有2年一度的世乒賽,也就很少人提及這個問題。當時國際上流行兩種訓練模式,歐洲流行以賽代練,中國流行系統訓練。然而90年代以後國際比賽逐漸增多,那時我國男子又處於低潮,在學習歐洲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國也把歐洲流行的以賽代練吸收進來,很好地與自己的系統訓練結合。結果就有了文題賽練結合之說,通俗地講,就是除了訓練還要多參加比賽。這句話聽起來好象很容易,實際上執行起來較難。關鍵是要處理好賽與練兩者之間的關係,即兩者之間的關係差距不易過大,差距肯定會有,只要不形成特長與特短的關係,而是第一與第二的關係即可。像以前的歐洲流行以賽代練和朝鮮隊,都是特長與特短的關係。朝鮮隊訓練水準很高,有中國一樣的舉國體制,可是他們幾乎與世隔絕,要想將訓練中的東西在比賽中發揮出來;要想做到平時練什麼,比賽就打什麼,談何容易,顯然沒有對外交流是行不通的。只有多對外參加國際比賽,才可以在比賽中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再回到訓練當中去解決問題。所以朝鮮隊的成績也好不到那裡去就是這個原因。

TOP

上文通過集中內在注意力換位思維法能較好地解決了技能負遷移影響,達到了抗干擾的目的。這是學會反手拉加轉弧圈球的初級階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熟練)且達到自動化程度,我們拉球時就不必老想著怎麼揮拍、怎麼登腿轉腰大臂帶動前臂、手腕、手指發力向右前上方揮拍,這些過程心理學叫內在注意力(內在注意力在技能訓練中使用有利(初期)也有弊(高級階段)。那些細節隨著練習的增加、技術變得更加熟練時,細節要求也會隨之而減少。當技術執行完全達到自動化後,細節則被忽略,除非你是新手,否則你越想細節練得越脫節。你只要引拍時記得“反手略微下垂,球拍低於球臺”(技術口訣)這個環節做好了,後面的拉球的成功率就有保障了,也就是說,技術口訣記住了就行,後面拉球的所有的細節可以忽略。所以,你拉球熟練後已達自動化程度是無須意識的,否則內在注意力會破壞自動化的執行,反而影響你的拉球品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