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換手擊球成不了氣候
熊志超
換手擊球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格魯巴是換手擊球的鼻祖。那時多半是老外在玩球,他們的表現欲比較強,平時的訓練也敢玩。我們國內比賽極少能看到這種場面,但極少不等於沒有,筆者在90年代中的國內大賽看見王濤在中遠台成功使用過一次,具體什麼比賽記不得了。不過呢,說老實話,換手擊球的成功率並不高,頂多50%,它的最大缺陷是換手慢,近台肯定不行(來不及),中台就算給你勉強打到了又怎麼樣?你有同一只手的左右擺速快、品質高嗎?遠台可以打,但一隻強手轉換到另一隻弱手怎麼樣也打不過同一只手的左右擺速快、品質高。有讀者也許會質疑,不可以把弱手訓練成和強手一樣均衡嗎?那麼我問你,訓練同一只手左右一樣均衡比把弱手訓練成和強手一樣均衡,哪一個容易?當然是前者。所以,有這必要訓練換手擊球嗎?換手擊球是可以打,可是不現實啊!但凡不實際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力的,註定它是一種擺設,只能表演玩玩而已,但成不了氣候。
說一句題外話,現在最前沿、最流行的台內擰最早出現在90年代初,捷克運動員科貝爾是台內擰的鼻祖。剛開始這一技術拉出來的球旋轉有些怪異,因拉球的動作是板型立起來拉的,摩擦球的左側靠近左右旋轉軸,揮拍軌跡是呈外香蕉形較大的動作。當球被拉到對面台時已改變了原來的左右旋轉為上下旋轉軸。所以球就由原來的上旋球改變為側旋球,屬側旋加轉弧圈球。這一技術的出現開始並沒引起人們極大的反響,大約10年後先是馬琳在科貝爾的基礎上居然可以把球擰出來是不可思議的下旋球,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後來該技術在04年奧運會上被老瓦所破。隨後王皓率先把該技術改進為更先進的握拍是橫向前沖式的擰拉,成為目前乒乓球最熱門的技術,為台內擰拉作出了新的貢獻,因此被學術界、專業界尊稱為王皓式台內擰拉技術。最後,將此技術發揚光大的是張繼科。
所以呢,言歸正傳,乒乓球的技術能否成氣候關鍵是看實用性的,那些不實用的換手擊球(花架子),今後比賽你還會用嗎?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8-13 10:2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