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綜合技術] 看高水準乒乓球比賽研究戰術系列之38 [打印本頁]

作者: h51860    時間: 2021-5-19 11:18     標題: 看高水準乒乓球比賽研究戰術系列之38



看高水準乒乓球比賽研究戰術系列之38



熊志超



關鍵字:馬龍;樊振東;小概率預判;大概率預判或精准預判;雙邊斜線戰術




本視頻戰術系列研究來自世界頂尖高手馬龍vs樊振東,從一分球視頻畫面上看,是最近一兩年的某場國際比賽。雙方的對抗並不多,樊振東第五板就失誤結束了戰鬥,看點究竟在哪兒?之所以筆者還選此視頻,是因為感歎40+時代以前高水準運動員普遍技術超強,戰術卻不強的隱患為什麼至今仍沒改變?為讀者指點迷津。我們先看看雙方對抗對話方塊解剖示意表或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z4y1f7b7/



人員   內容



樊:1.正手逆旋轉發短下旋球至對方中路



馬:2.入台正手劈中路半出檯球



樊:3.在中間位搶沖小斜線



馬:4.交叉撲右拉回直線(步法不到位是拉不到斜線大角的)



樊:5.身體重心已經移向正手位再回反手位接球失誤。




瞧!樊振東第三板在中路搶沖小斜線至馬龍正手位,馬龍第四板是步法不到位只能打直線,可是樊振東卻誤判移向正手位,以為馬龍打斜線,當馬龍第四板回直線時他才反應過來回反手位已經遲了(接球失誤)。




誤判?不是馬龍打了個直線好球令樊振東措手不及嗎?也許許多讀者還沒看明白,其實馬龍是打不到斜線球的,樊振東第三板打的角度較大和突然,馬龍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是受制于步法不到位,此乃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當然樊振東沒接受銜接技術訓練以前,他是不可能有這些銜接技術意識的。可見,水準再高的運動員在掌握銜接技術前都靠經驗作小概率預判(這裡樊誤以為馬龍會打斜線),筆者舉這個視頻例子是很有說服力的,因為兩名對手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員尚且如此,其他運動員就更不用說了。




銜接技術可以做到大概率預判,甚至是精准預判,如果用銜接技術理論從新演繹的話,樊振東第三板拉沖那板就是打的極限球,逼馬龍步法不到位就只能打直線就範,此乃打斜線是的逢斜變直銜接規律(熊志超、周資眾、許銘華,2020)。那麼,樊振東第五板第一時間等反手位反手再打斜線就與前面的第三板構成雙邊斜線戰術,立馬令馬龍鞭長莫及。而這三、五板就是精准的預判。




也許讀者會對上述頂尖水準的運動員戰術能力與技術能力相差如此之大很不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如何解讀高水準運動員這種技術與戰術存在著特長與短板的關係?在筆者看來,因為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道理其實很簡單,疑問者是從大滿貫或世界冠軍獲得者的高度去看問題,認為他們能夠獲得大滿貫或世界冠軍都是無所不能的,就會把他們的能力無限放大(即技術和戰術想像的一樣厲害),把他們當著神,而不是人來看待!實質運動員也是人,目前,國家乒乓球隊的訓練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方法,即借助于教練員個人經驗對運動員的訓練進行指導(孔令輝,張輝,佘競妍等,2016)。由於教練員存在個體差異,其戰術經驗也是各不相同,加之40+時代以前近60年技術的強勢優勢,人們訓練的側重點必然傾向於技術,而不是戰術,這就是為什麼乒乓球戰術至今還沒有形成理論體系。所以高水準運動員的戰術能力是很有限的,關於這一點從教科書就能發現技術是長篇大論,而戰術僅占少得可憐的篇幅就能得出答案。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技術超強,戰術不強的原因。




惟願40+新時代能夠儘快推廣和普及銜接技術,讓銜接技術理論開啟乒乓球運動員的戰術思維。



參考文獻



孔令輝,張輝,佘競妍,等.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技術訓練監控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1):51



熊志超、周資眾、許銘華 (202012)40+競技桌球銜接技術對高水準運動員戰術發揮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344),219225 (2020. 12.)DOI:10.6223/qcpe.202012_34(4).0006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21-5-19 11:25 編輯 ]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