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綜合技術] 看高水準運動員比賽視頻研究戰術系列之41(打斜線時的逢斜變直和打直線時的逢直回直銜接規律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h51860    時間: 2021-8-18 21:32     標題: 看高水準運動員比賽視頻研究戰術系列之41(打斜線時的逢斜變直和打直線時的逢直回直銜接規律分析)



看高水準運動員比賽視頻研究戰術系列之41熊志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a411w72F




   這個視頻周啟豪vs樊振東兩位運動員相持能力都很出色,猶如神仙打架般精彩紛呈,精彩在雙方技術層面的基本功對抗上,戰術層面卻不敢恭維。由於兩者都缺乏生理所限造成“步法不到位”現象這個解剖結構影響的認識,所以雙雙誤判對方的回球路線,如此一來周啟豪撿到了便宜。具體在周第14板反手位反手拔了個大角度的斜線球到樊的反手位,樊從正手位折返反手位已經很被動的情況下居然還連續小碎步愣是側身用正手打回頭。問題來了,這很明顯是個步法不到位現象,可是周還以為樊會回斜線大角等在自己的反手位,結果樊只能打直線,周才急忙趕打正手位,此時樊犯同樣的判斷錯誤,以為周一定會打回斜線大角而撲空,實質周也是情急之下手比腳快(無法重心交換)屬步法不到位現象,根本無法打斜線大角就只能打直線。




    如果用銜接技術理論的角度重新演繹雙方這一分球的話,周啟豪第14板在反手位反手拔了個大角度的斜線球至樊的反手位,實質打的是“極限球”,可逼樊從正手位折返回反手位時只能第15板回直線球,此乃打斜線時的“逢斜變直”銜接規律(熊志超、周資眾、許銘華,2020)。可見周是可以掌握銜接技術來獲得精准預判的,故周第16板必然就等在其正手位“第一時間”打樊的直線來球到另一邊(斜線),此時就不應打直線了,樊只能受制于周的“第一時間”的殺傷力而望球興歎了!




   另一邊,如果樊知道從正手位折返反手位側身正手打直線這板球也是“極限球”的話,可逼周第16板從反手位折返回正手位就只能打直線,而無法打斜線球的,樊還會向正手位撲空嗎?這是打直線時的“逢直回直”銜接規律(熊志超、周資眾、許銘華,2020)。可見樊若有此銜接規律就可以掌握銜接技術來獲得精准預判的,故樊第17板必然就等在其反手位“第一時間”反手打周的直線來球到另一邊(斜線),這時望球興歎的就是周了!



    在以上案例中的樊振東和周啟豪這些高水準運動員為什麼會對以上銜接技術規律不明就裡,造成誤判對方的來球路線呢?是因為他們缺乏銜接技術理論,這與他們從小沒經過銜接技術系統訓練有關,傳統的戰術訓練不像技術訓練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一直以來乒乓球的技術創新不斷,從20世紀世界乒壇技術創新總數的43個資料來看(1902-1999)(蘇丕仁,2001),中國技術創新的總數明顯高於外國,中國23項,占整個世界技術創新總數的53.5%(蘇丕仁,2001),而戰術卻沒有。因此,那時人們訓練的側重點更傾向於技術,戰術訓練遠未引起專業和學術界的足夠重視與深入研究。所以,戰術訓練不像技術那樣長期以來形成了科學的技術理論體系,可以說戰術只是經驗,沒有上升到理論的層面,至今也沒有形成科學規律。然而隨著銜接技術理論中的線路變化科學規律的不斷推廣和普及,人們會逐漸認識到現代戰術訓練的基礎只有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好銜接技術,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戰術使用才能水到渠成。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21-12-23 13:58 編輯 ]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