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情人節與文化全球化
[打印本頁]
作者:
mike仔
時間:
2012-2-10 19:08
標題:
情人節與文化全球化
情人節 中西邊個 Sweet? (爽教室)
元宵節剛過,情人節快到,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中西兩個節日的異同。以上題目是練習卷卷二的一條題目,也是常見的文化全球化題目。我們不妨用更宏觀的角度去考慮這個題目:西方節日是否較中國節日受歡迎?以下幾點有助說明這個題目。
( 1)我們怎樣過西方節日?
•西方節日受港人歡迎,可是我們怎樣過這些節日呢?本港受歡迎的西方節日主要是聖誕節、情人節和萬聖節。這些節日的意義,少人問津深究,大家只是歡天喜地吃聖誕大餐、情人節大餐、交換禮物、形式上送花、扮鬼扮馬等,多少人會想想節日背後的意義呢?
•像情人節,本是歌頌愛情偉大,但今日大家重視的只是到哪裏吃大餐、收不收到鮮花等,從而互相比較「成就」。傳承價值觀是節日其中一個功能,但香港人過西方節日只是流於消費和形式。
( 2)我們怎樣過中國節日?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更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
•相反,香港人過中國傳統節日時,較注重當中的傳統意義和文化傳承。像農曆新年、清明節、中秋節、冬至等,都是香港人要隆而重之度過,而過節形式卻不只是消費。
•像農曆新年,我們會拜年、吃團年飯、派利是等;不論新年、中秋、冬至,都強調一家人吃飯「團圓」,充份體現重視家庭倫理的中國文化。又如清明節,慎終思遠之深意仍然廣為流傳。縱使近年這些傳統節日都有誇張化、商業化和形式化的趨向,但整體而言,當中的意涵並沒有在中國人的社會消失。
( 3)中西節日分別受甚麼人歡迎?
•「西方節日漸受歡迎」這個說法也不夠全面,因為西方節日多受年輕人歡迎,像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都注重狂歡浪漫,能吸引年輕人,但較難吸引上年紀的人。試想,你的父母會跟你去蘭桂坊扮鬼嗎?他們在情人節還買花嗎?年輕人不再年輕時,西方節日的吸引力便大減,反而注重家庭相聚的中國節慶更能吸引他們。換言之,西方節日受年輕人歡迎,中國節日受年紀稍大的人重視──試想,每年萬聖節排隊入蘭桂坊的人多,還是在將軍澳墳場山腳排隊上山拜祭先人的多呢?
( 4)商界大力宣傳西方「消費節」
•正因如此,商家都很樂意把各節日打造成「消費節」。萬聖節廿年前在香港沒甚麼人問津,後來慢慢流行,各界發現商機,便大搞宣傳,如主題公園都大搞「哈囉喂」。去年更有電視台和商場大搞日本的「白色情人節」,目的不外乎鼓勵消費賺大錢,只不過碰上日本大地震而無聲無色。年青一輩是消費主力,但中國傳統節日卻不是年青人的節日,故不受商家重視,令人有「西方節日大受歡迎」的錯覺。
( 5)香港人真的重視西方文化多於中國文化嗎?
•香港受殖民地統治百多年,又是國際大都會,香港人的生活方式無疑較西化,但這是否代表香港人較認同西方文化呢?事實未必如此,就以飲食為例,很多香港人愛到星巴克飲咖啡,年青人愛到快餐店用餐,但說到香港最常見的飲食經驗,莫過於「飲茶」──這種中國獨有的飲食文化,一直在香港頑強紮根。
•西方節日可以在香港興起的原因是甚麼呢?我認為是填補中國節日的不足。中國節日較注重家庭,對於年輕人並不吸引;西方節日則強調消費、狂歡、浪漫,這些一向是中國傳統節日所欠缺的,因此在年輕人之間有市場。
結論
西方節日在香港(甚至內地)較受歡迎,並不等同香港人認同西方文化多於中國文化,甚至可以說,香港人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更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而在西方節日中只體現了消費、玩樂。
作者:
乒乓在線
時間:
2012-2-10 19:12
第四點明顯
作者:
hungwahsun
時間:
2012-2-10 20:30
节日已渐渐变成商人的工具.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