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綜合技術]
業餘乒乓球運動員銜接技術的訓練
[打印本頁]
作者:
h51860
時間:
2015-2-27 22:49
標題:
業餘乒乓球運動員銜接技術的訓練
業餘乒乓球運動員銜接技術的訓練
熊志超
作者按:本文是原文。已發表在《體育學刊》2010年第8期,題目是:業餘乒乓球運動員銜接技術的訓練
http://www.chinatyxk.com/gb/qkqw_v.asp?bookid=2934
摘 要
:本文指出乒乓球的銜接技術主要是培養運動員熟練掌握“綫路變化”規律和主動防守戰術來預判對方的回球綫路,幷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來實現。文中介紹了筆者在以往的教學與訓練中摸索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交互式多點多球訓練法,非常適合用于培養運動員綫路變化意識的訓練。
關鍵詞
:銜接技術;綫路變化意識;主動防守戰術;交互式多點多球訓練
前言
業餘運動員常常抱怨,爲什么我打了多年的乒乓球,可是球打到某種程度以後技術水平就停頓不前了呢?反觀專業運動員比賽時的對抗能力很强,好象還能預判對方的來球打到哪里。他們相持球爲何能打這么多回合?真是令人羡慕啊!其實,存在這種想法的業餘運動員很普遍,他們主要缺乏的是專業運動員的“銜接”意識。
所謂“銜接”,筆者認爲就是運動員要按照乒乓球“綫路變化”的規律預判對方的回球綫路,幷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例如:專業運動員打反手位時,B運動員第二板反手接發球搶拉斜綫與A運動員第三板反手形成斜綫相持;當B第四板變直綫,A就會第五板習慣性正手打斜綫(這種機率的出現很高)。這時B第六板已經等在正手位打直綫了。這叫反手變直綫保正手。B第四與第六板爲什么能配合得如此默契呢?道理很簡單,B這個綫路變化意識是利用了對方A打球的習慣性思維定式(逢直變斜)來實現的。打正手位時同理。
像這樣的例子有,專業運動員第二板接正手位短球回擺到對方正手位(或對方反手位)近網是事先已設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檔這個圈套,誘對方回其反手位,然後第四板迅速側身發力沖直綫(或側身拉斜綫),再交叉撲右拉第六板直綫(或沖斜綫)等等。這是“運動員事先設計好套路,有意給對方進攻的機會,預測對方的回球綫路,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在防守中謀求勝利或爲轉攻創造更大的可能性”〔1〕這種打法叫主動防守戰術。從銜接這個意義來講,它與“綫路變化”規律有著异曲同工之妙。專業運動員就是依靠這種“綫路變化”和“主動防守”意識來預判對方下一板的回球路綫。像這樣的例子還有,打中路時,對方在毫無準備的情况下,如果用正手接球,回中路或中路偏正手位較常見,回正手位大角的可能性較少(用反手接球時同理)。
“綫路變化”和“主動防守”的戰例還有很多,以上這些例子都是較典型的、在實戰中常常能看到且出現機率較高具有普遍性的技戰術。因此可以說,這就是規律。專業運動員正是運用這種規律來打銜接技術的,從而實現多個回合的較量。
1 專業運動員“綫路變化” 規律分析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分析專業運動員打“綫路變化”是怎樣形成規律的。
“綫路變化”規律是人們對乒乓球的五條基本綫路(正手位斜、直綫;反手位斜、直綫;中間位直綫)反復進行練習,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首先人們使用同方向的技術來打球叫“同綫回接”技術,再摸索出能調動對方爲自己創造有利局面的“异綫回接”技術叫 “逢斜變直”和“逢直變斜”技術。可以說,這是乒乓球最原始的戰術。通過它能演變出各種各樣的戰術。如“調右壓左”、“打中間殺兩角”、“打兩角殺中路”等。人們在長期使用“逢斜變直”和“逢直變斜”戰術過程中發現它很實用而且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逐漸把它們習慣化,幷成爲一種固定的思維定式(形成了一種意識)而不易改變。可以說,這就是“綫路變化”規律之一。不管運動員使用何種技戰術,他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圍繞著“逢斜變直”和“逢直變斜”兩種基本技戰術來打綫路變化。所以,專業運動員在此基礎上已經潜移默化地把以上很常用、很典型、有規律的三種技戰術“正手斜綫相持變直綫轉反手打、反手斜綫相持變直綫轉正手打”、 “正手位或反手位相持時打中路再殺兩大角”、“反手斜綫相持側身攻再撲右打”當作綫路變化的規律來打比賽。實際上,這是利用了對方的習慣性思維定式的同時,自己也把它變成一種規律性的、固定的打球模式,是一體化概念的體現。熟練掌握它就會形成“綫路變化”的意識。爲了方便今後訓練“綫路變化”意識,筆者把這三種技戰術的前兩項稱爲“近台相持”技戰術。
從乒乓球戰術角度來看,“近台相持”是明的戰術,運用得較多。而“主動防守” 則是暗的戰術,它雖具有前後兩板的銜接效果。但要冒一定風險,不易常用。運動員在使用銜接技術時可考慮首選前者,次選後者。兩者結合使用是明智之舉,形成優勢互補。
應該指出,“綫路變化”這個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用“同綫回接”技術來打破它。比如上例的B運動員反手斜綫相持變直綫保正手用多了,A運動員就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思維定式而運用“同綫回接”令B運動員在正手位撲空,這對A運動員而言就能産生反常規的戰術效果。
2 如何培養業餘運動員的“綫路變化”和“主動防守”意識
現在業餘運動員對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是如何銜接已有所瞭解。那么,怎樣培養業餘運動員的“綫路變化”和“主動防守”意識呢?
2.1 交互式多點多球訓練法
筆者在以往的教學與訓練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交互式多點多球訓練法。
“何謂交互式多點多球”?傳統的多點多球訓練法是教練做主,設計好定點內容連續供球讓運動員跟著打。而交互式多點多球是教練按照乒乓球比賽綫路變化規律設計的套路,讓運動員做主:當運動員變化綫路時,教練按照比賽規律跟著變化(供球),或者教練供球變化綫路時運動員按照比賽規律跟著變化(打球)。其實這種訓練法就是教練用多球與運動員比賽,比供定點的多點多球訓練來得真實且效果好。能使運動員有自己擊球後反饋來球,教練員所供的球與球之間有內在的聯繫,球的變化不小,非常適合用于培養運動員綫路變化意識的訓練“〔2〕。以下是用交互式多點多球訓練法爲運動員設計的訓練處方。
2.1.1 近台篇──近台相持技術訓練處方
範例1:器 材:一張球臺,100個球,一個紙盒。
訓練方法:兩位運動員A與B輪換著一個供多球;另一個打多球。
訓練內容:A運動員連續不斷地供球到B運動員反手位,讓B近台相持,當B變化綫路時,A按照比賽規律跟著變化供球,讓B從反手位打到全台。
訓練要求:B按上面的“近台相持”技術內容來發揮。先局部,再整體一起打。
表1 近台相持技術
局部練習 整體練習
A運動員:1供反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1供反手位下旋長球
B運動員:2反手攻斜綫 B運動員:2反手挂起斜綫
A運動員:3供反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3供反手位上旋球(以下均爲上旋球)
B運動員:4反手攻斜綫 B運動員:4側身正手攻斜綫
A運動員:5供反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5供反手位
B運動員:6反手變直綫 B運動員:6側身正手攻直綫
A運動員:7供正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7供正手位
B運動員:8正手攻斜綫 B運動員:8正手攻斜綫/正手攻直綫/正手攻中路
A運動員:9供正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9供正手位/供反手位/供中路
B運動員:10正手攻斜綫 B運動員:10正手攻直綫/反手打斜綫/正手殺斜綫大角
A運動員:11供正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11供反手位/供反手位/供正手位
B運動員:12正手變直綫 B運動員:12反手攻中路/側身正手打中路/正手打直綫
A運動員:13供反手位上旋球 A運動員:13供中路/供中路/供反手位
B運動員:14反手打斜綫 B運動員:14正手殺斜綫大角/正手殺斜綫大角/反手打斜綫
單球練習:B做陪練幷規定用“同綫回接”+“逢直變斜”有限制地來打單球,讓A主
練。
訓練方法:以反手位練習爲例,規定發球只發斜綫,A發球後,B必須“同綫回
接”直至A反手變直綫,B必須“逢直變斜”以便讓A轉正手打斜綫,雙方
形成正手相持。A通過這樣的練習就能達到强化該內容的目的。正手位同
理(略),雙方要交換角色。
訓練目的:培養運動員反手斜綫相持變直綫就要有保正手的意識。正手斜綫相持同
理(略)。
範例分析:從表1內容來看,都是些很基本的技術。業餘運動員應該把它當著基本功
內容來練。尤其步法訓練是業餘運動員的軟肋(普遍重手法而輕步法),
試想想,沒有好的步法如何去打好近台相持技術(左右步法爲主);更不
用說後面的中台相持(左右包括側身後交叉撲右打步法+前後步法)和再後
面的中遠台相持(同中台相持步法)技術了。所以,業餘運動員要打好銜
接技術,就要同步練好近台相持技術和步法訓練,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近
台相持技術。爲後面的中台相持和中遠台相持技術訓練打下基礎。
2.1.2 中台篇──“4+2側身撲右打主動防守”技術和“2+4側身撲右打攻防轉換”技術訓練處方
以前面介紹過的主動防守戰術兩個例子爲例,其一,有時運動員側身接發球搶攻雖然搶在最佳的擊球點(第二點)上,但被對方借力打回頭(空檔位)時,交叉撲右不可能再打上升點,只能打下降點(第四點)來過渡一板,形成攻防轉換的局面(由主動相持變爲被動相持),這就是“2+4側身撲右打”技術。其二,有時運動員側身來不及在最佳點(第二點)沖斜綫,就只能拉加轉(下降第四點)過渡,由于對方貼直綫的可能性最大(運動員已估計到對方回球綫路),故可提前迅速交叉撲右打最佳的第二點,形成主動防守局面(由被動相持變爲主動相持),這就是“4+2側身撲右打”技術。
範例2:器 材:一張球臺,100個球,一個紙盒。
訓練方法:兩位運動員A與B輪換著一個供多球;另一個打多球。
訓練內容:兩個交互式五點多球練習(見表2-1、表2-2)
表2-1 由被動變主動的“4+2側身撲右打”
點序 A運動員供球 B運動員打球
第一點:1定點下旋短球至運動員正手位 2入台正手擺短直綫
第二點:3下旋長球至運動員側身位 4側身挂起(下降第四點)斜綫
第三點:5運動員正手位大角上旋球 6交叉撲右打(上升第二點)中路/斜綫/直綫
第四點:7中路/斜綫/反手 8正手殺對方正手位大角/正手沖直綫/側身正手沖斜綫(中台)。
第五點:9正手位/反手位/反手位 10正手沖直綫/反手拉中路/正手沖直綫
表2-2 由主動變被動的“2+4側身撲右打”
點序 A運動員供球 B運動員打球
第一點:1下旋短球至運動員正手位 2擺短對方正手位
第二點:3反手位長下旋球 4側身沖(上升第二點)直綫
第三點:5正手位大角上旋球 6交叉撲右(中台)拉(下降第四點)中路/斜綫/直綫
第四點: 7中路/斜綫/反手 8正手殺對方正手位大角/正手沖直綫/反手位反手拉斜綫(中台)
第五點:9正手位/反手位/反手位 10正手沖直綫/側身正手拉中路/側身正手沖直斜綫
訓練分析 :筆者發現業餘運動員普遍反手相持側身正手打運用得很少或只停留
在會側身打,但不常用,到真正比賽時不敢用。究其原因,主要是
他們沒受過正統的步法訓練,側身正手打涉及到正手位空檔的風險
問題,如果不會交叉撲右打就會直接影響側身打的質量(心虛怕對方
變直綫)。所以業餘運動員一定要學會交叉撲右打,才能有側身打的
底氣;才能體會到反手相持要多側身使用正手打的好處,這是提高
反手相持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爲正手的力量比反手大得多,能起到
强烈的節奏變化作用而令對方失誤。反手相持側身正手打還有與撲
右打的銜接問題,筆者認爲反手相持側身正手打不一定要撲右,如
果側身能找到發力點擊球,那麽,這球的質量一定高。對方不失誤
的話,同綫回接的機率大于變直綫,因此不必撲右打。同理,如果
側身不能找到發力點擊球,那麽,這球的質量一定不高。對方變直
綫的機率就很高,因此必須撲右打,這是預判反手相持側身正手打
後是否交叉撲右打的銜接方法。
訓練要點 :交叉撲右打對業餘運動員來說是一個難題,首先要認識交叉撲右打
有兩種技法,“4+2側身撲右打”與“2+4側身撲右打”的區別。再
通過交互式多點多球的訓練,這個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前者交叉撲
右沖時是迎前沖台內球,左脚踏地的同時,右手要同步沖在球的上
升後期(第二點),甚至手比脚快,有個淩空的瞬間,然後右脚才落
地。後者交叉撲右拉時是稍微離台拉球的下降點(第四點),右手和
左脚可不同步,但右手拉球要比右脚落地要早或同步,技術要求低
于前者。常用于攻防轉換時的過渡板(側身搶沖直綫,但被對方打回
斜綫空檔位)。
單球練習:兩位運動員A與B輪換角色練習以上兩個內容。
範例分析:“4+2側身撲右打”和“2+4側身撲右打”的第二板擺短都是接發球搶
攻者事先設下的圈套(接搶者反手位有空檔),誘對方回我反手位,然
後第四板迅速側身,前者在第四點(被動)挂起加轉斜綫;後者在第二
點(主動)沖直綫。表面看來後者比前者優勢明顯,但假如被對方打回
頭(空檔位)時,到了第六板兩者的戰况就大不一樣了,前者形成主動
防守的局面(主動相持)而後者形成攻防轉換的局面(被動相持)。這說
明瞭比賽場上是瞬息萬變的,如果說第二與第四板的銜接充分體現了
主動防守意識的話,那么,第六與第八板的銜接靠的就是第六板打綫
路變化意識起的作用。打中路是最佳選擇,爲第八板創造有利條件;
打斜綫(反調右)次之;打直綫最被動。可見主動防守意識在比賽中,
尤其是接發球搶攻第二板控制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爲第四板創
造有利條件。而綫路變化這種意識也貫穿于整個比賽當中,如發球搶
攻和接發球搶攻段(前段)及形成攻防轉換後的相持段(後段)都離不開
它。兩者的結合是成爲乒乓球高手必不可少的條件。
2.2“多球單練”訓練法
在以上交互式多點多球訓練的基礎上,再施以“多球單練”的手段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爲多球單練這種練習對抗性很强,能和實戰相結合,訓練的難度和强度有時甚至超過了比賽,是提高技術水平階段的運動員不可多得的訓練手段。
所謂多球單練就是采取一對一,有一方隊員進行防守,由第三者供球雙方按照技術或戰術的要求,從實戰出發,進行反復練習,隊員自己不需要檢球,一個球打完後接著進行下一個球的練習。
中遠台篇──提高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的中遠台相持球能力訓練處方
範例3:器 材:一張球臺,100個球,一個紙盒。
訓練方法:多球單練(C供短下旋不定點球至A運動員全台,A全正手劈長對方B正手位,使雙方正手形成→拉加轉→反拉加轉→正手相持對拉的局面),三人沒有主次之分,A、B、C必須輪換著一個供多球;另外兩個打單球,直至球死再接著下一輪的練習。這個訓練內容實質是過弧圈關的練習內容(見表3)。
表3 過弧圈關的練習內容
回合 人員 內容
C運動員:1供不定點短下旋球至A運動員全台
A運動員:2正手劈長斜綫(與第四板形成主動防守的局面)
第一回合 B運動員:3正手挂起斜綫
A運動員:4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斜綫)/直綫
第二回合 B運動員:5近台對拉/反手回斜綫
A運動員:6中台對拉/反手中台拉斜綫
第三回合 B運動員:7中台對拉/側身正手中台對拉斜綫
A運動員:8中遠台對拉/側身正手中遠台對拉斜綫
第四回合 B運動員:9中遠台對拉/側身位正手中遠台對拉斜綫
A運動員:10中遠台對拉/側身位正手中遠台拉直綫(直至球死)
單球練習:三位運動員A、B、C輪換角色練習以上內容。
範例分析:這是個綜合能力的訓練,通過這個訓練可以熟練掌握劈長、拉加轉、
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提高正手近、中、遠台相持能力
。這個訓練的重點在A運動員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練
好這項技術(反拉第二點即上升期),後面的連續對拉能力也會迎刃而
解。運動員不要被這個練習內容嚇倒了,一開始練習時可能很快就失
誤了,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就能對拉到更多。這是成爲乒乓球業
余高手必須掌握的銜接技術。
結束語
多球訓練只是乒乓球教學與訓練中的輔助練習方法,業餘運動員還應以單球練習爲主。多 球訓練與單球訓練的時間安排應是1:2。通常在多球訓練之後,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常規的單球訓練,例如在三個訓練處方的後面都有“單球練習”。以彌補多球訓練的不足。可以說上述的所有訓練處方都是可變化的,例如在每一個訓練處方中打斜杠“/”後面的內容都設計了“可變形式”。
業餘運動員如能按以上方法加以訓練,努力培養“綫路變化” 和“主動防守”意識,就有望掌握好銜接技術,提高相持技術水平,也能有望成爲名副其實的高手。
參考文獻
:
〔1〕鍾宇靜王大中乒乓球運動中的“主動防守”〔J〕乒乓世界,2008年第六期。
〔2〕熊志超 乒乓球多球訓練的教學方案設計〔J〕體育學刊,2009年4月第16卷76頁.
http://www.chinatyxk.com/gb/qkqw_v.asp?bookid=2454
作者:
mcm
時間:
2015-2-28 09:39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