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綜合技術] 拯救直拍之管見---兼談乒乓球新型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 [打印本頁]

作者: h51860    時間: 2017-11-6 07:56     標題: 拯救直拍之管見---兼談乒乓球新型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

拯救直拍之管見
---兼談乒乓球新型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


熊志超 1林文彬 2

1.聖保羅男女中學康樂協會,香港;2.上海衛生局華東療養院,江蘇 無錫 214065


作者按:本文是原文,已發表在2017年10月第5期《山東體育學院學報》上。http://sdtyxb.paperopen.com/oa/d ... ew&id=201705017


摘要:隨著馬琳、王皓的退役,我國這樣一個乒乓球強國的國家隊居然僅剩許昕一枝直拍獨苗。在中國初學乒乓球的人群裡,選擇直拍打法的人數越來越少。這些事實似乎都在說明直拍打法重新走向了衰落。為拯救直拍打法,筆者與林文彬教練共同對直拍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後發現:傳統直拍只適合正膠快攻打法,而不適合反膠弧圈型打法。這是傳統直拍打法天然存在的結構性缺陷。林文彬教練獲得發明專利的研究結果,是發明了一款創新型直拍。有效解決了傳統直拍的抓拍瓶頸,使得拍面傾斜度與桌面自然合理形成符合前沖弧圈球迎球狀態,為直拍重新崛起點燃了希望的燭光。改造後的新型直拍的發展方向應充分運用好正手的兩面, 以正手正面技術為主,正手反面為輔,應該保留直拍原有的推擋技術,但以王皓式直拍橫打技術為主來重新定位。冀期直拍重整旗鼓、重振雄風!
關鍵字:乒乓球;傳統直拍;新型直拍;拍柄特形V凹形腔體;新型中國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
引言
世界乒乓球持直拍運動員全盛時期主要集中在亞洲的中國、韓國、日本、朝鮮及由中國赴海外的老隊員(海外兵團)所在的國家。在經歷了一段興盛時期後,從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直拍打法曾經一度低迷,被歐洲橫拍逼到了窘境,直拍正膠似乎走到了窮途末路。雖然直拍棄用正膠改用反膠後,我國湧現出了馬琳、王皓和許昕這樣的優秀直拍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屢創佳績,擊敗橫拍選手勇奪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有了重新崛起的跡象。然而,隨著馬琳、王皓的退役,目前除海外兵團仍有少數持直拍外,韓國、日本、朝鮮都沒有了直拍的蹤影,而在中國初學乒乓球的人群裡,選擇直拍打法的人數僅占選擇橫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這裡面必定有其內在的原因,所以,研究直拍打法,拯救直拍打法,創新和發展直拍打法,讓乒乓球直拍打法重振雄風,是非常值得引起我們關注的問題。

1. 傳統直拍打法的興與衰
1.1直拍與橫拍比較分析
從乒乓球的直拍與橫拍各自的技術打法、特點來看,各有千秋,而且它們一直以來都在互相取長補短。
直握拍是中國傳統打法。直拍打法的優點是台內球和近台控制好,無論正、反手都是用同一面擊球,不必兩面轉換,因而出手較快;推擋落點變化多,正手攻球變線隱蔽;手腕手指靈活,發球、接發球好,技巧性更強,前三板有一定的優勢。致勝的關鍵應該是技巧為主,搶控制,搶變化,搶主動方面比較突出。而其最大的弱點是反手進攻能力差,但是在直拍橫打技術成熟後,這也不算弱點了,王皓的正、反手均衡的打法充分證明了直拍打好了與橫拍相比不落下風,甚至更佳。主要缺點是穩定性、防守、借力、相持、攻球力量稍差及訓練難度大。這是直拍握拍法決定的。
橫拍能很快的掌握技術要領,容易出成績。正、反手比較均衡,不論近、中、遠台都能拉出速度快、力量大、旋轉強、穩定性好的高品質的弧圈球,而且具有連續拉沖範圍大,對方不易防守,威脅力強等特點。橫拍最怕中路追身球,最大的毛病始終是打左右擺速時要轉動正、反兩面去擊球,所以擊球速度不如直拍快;處理台內球和發球不如直拍靈活。
我們看看直拍反膠取代正膠及融入橫打技術以後與橫拍的較量有什麼起色?隨著直拍橫打技術的成熟,過去直拍反手弱的這個老大難問題解決了,王皓的反手橫拉技術充分證明了直拍橫打的威力。我們來看看以中國直拍最具代表性的王皓全橫打模式及馬琳推擋+橫打模式與同時代的橫拍運動員王勵勤、陳玘為研究物件,運用錄影觀察法、分段統計法對其過去幾年比賽進行了系統和定量的分析,旨在從乒乓球技戰術運用的角度揭示直拍、橫拍的特點及優劣。結果表明:發搶、接搶段的直拍運動員的發球搶攻得分率和使用率要高於橫拍,在接發球搶攻時直握拍方式的運動員在得分率和使用率上也略高於橫拍,但雙方沒有顯著差異;在相持段的拉鋸戰時,橫拍運動員在得分率和使用率上均高於直拍的運動員[1]。
從以上分析可見,現在的乒乓球技術在不斷進步,直拍與橫拍各自都在保持自己原有的優點的基礎上學習對方的長處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直拍的橫打,橫拍有利於手指發力的瓦式發球,直拍的王皓式台內橫向前沖式擰拉下旋球技術和後來的張繼科橫拍台內橫向前沖式擰拉下旋球技術等都說明了直拍與橫拍互相取長補短之後,各有千秋。
另外,上面已分析過,直拍打法在台內和近台佔優勢,而中遠台則橫拍打法佔優勢,雖然直拍的力量稍遜色於橫拍,但這種差距在近台相差無幾,可忽略不計,只是到了中、遠台橫拍才略顯出力量的優勢,這是握拍的方式決定的。直拍握拍在絕對力量上雖然不如橫拍穩定,但眾所周知,比賽近台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遠遠大於中遠台,所以,整體而論,直拍換成反膠後還是比橫拍稍佔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從1988乒乓球進入奧運會直拍男選手獲金牌一直領先於橫拍男選手的原因(2016年雙方才剛剛持平)。然而,為什麼打直拍的運動員卻越來越少呢?
1.2 直拍打法的興盛與式微
在中國乒乓球的歷史長河中,直拍是獨樹一幟的,它經歷了形成時期、鼎盛時期,正步入衰落時期。在興盛時期,直拍打法主要風靡中國、亞洲甚至波及一些歐美國家。在此時期,湧現出一批又一批世界一流的直拍正膠選手,“容國團、徐寅生、李富榮、莊則棟、邱鐘惠、王傳耀、周蘭蓀、李振持、李景光、許紹發、謝賽克、江嘉良、陳龍燦、劉國梁”[2]以及直拍反膠的郗恩庭、郭躍華、曹燕華、馬琳、王皓和許昕等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風靡中國乃至全球。我們來看看,在世界頂級水準的乒乓球賽事奧運會和世乒賽中,直拍打法與橫拍打法實力對比的情況如何?“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乒乓球進入奧運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單比賽中直拍選手和橫拍選手共交手57場,其中直拍選手40勝17負,勝率約70% 。再看看最近15屆世乒賽男單比賽中,直拍選手和橫拍選手共交手94場,其中直拍選手戰績為60勝34負,勝率約64%。”[3]這些無可爭辯的資料表明:直拍打法比橫拍打法還勝一籌,直拍打法功不可沒!
然而,80年代中,江嘉良、陳龍燦為代表的中國隊直拍對歐洲選手橫拍的較量中,卻令人意外地遭遇了寒流,並且最終一敗塗地。究其原因,雖然直拍正膠特別適宜於推擋和快攻(撞擊),但直拍正膠的旋轉則不如反膠,容錯性也不如反膠;而且直拍反手弱,不如橫拍均衡的正反手打法。由此可見,直拍打法的問題,出在採用正膠和反手弱。雖然直拍棄用正膠改用反膠後,我國湧現出了馬琳、王皓和許昕這樣的優秀直拍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屢創佳績,似乎有了重新崛起的跡象。然而,隨著馬琳、王皓的退役,我國這樣一個乒乓球強國的國家隊居然僅剩許昕一枝直拍獨苗,目前除海外兵團仍有少數幾個持直拍的名將外,難尋其蹤影。這些事實似乎都在說明直拍打法已經從式微走向衰落,後繼乏人了。這種局面不禁令人產生“乒乓球的直拍打法快要嘎然而止了”的預感。因此,筆者呐喊!是到了拯救直拍打法的時候了!未雨綢繆,刻不容緩!

2. 培養持直拍的運動員難在哪裡
眾所周知,任何種類的體育運動都是由人、器材和場地按一定的規則進行的活動。作為乒乓球運動的主要器材之一的球拍的握拍方法主要有兩種:直拍型和橫拍型,由手握拍的姿勢區別,相應於兩種打法:直拍打法和橫拍打法。就直拍打法而論,其握拍姿勢是人手的大姆指與食指形成的虎口緊扣拍柄,而其餘手指則自然貼住球板背面,此時拍面是約與地面垂直,這是一種自然而舒服的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握拍姿勢,因此,傳統的直板打法是天然有利於推擋和快攻(撞擊)的打法。但後來與歐洲橫拍反膠弧圈打法對抗時,暴露了直拍正膠旋轉差、反手弱的死穴。雖然在球拍正膠改反膠及融合橫打技術後,迎來了直拍反膠和直拍橫打的新時期,但當直拍打法融合超旋強度的弧圈打法時,卻存在天然的、結構性的缺陷,表現在抓拍上,傳統中國直拍的拍柄和人體手的生理結構關係上存在障礙,學習者有畏懼心理。這種缺陷使直拍打法與弧圈打法的天然要求相去甚遠;也就是說,傳統直拍不適合弧圈打法。
這是因為反膠弧圈型打法要求拍面與地面起碼呈45°- 55°前傾狀,手握拍必須調整好拍面才能拉沖。然而,直拍打法握拍的自然狀態是拍面與地面垂直,為了適應弧圈型打法,就必須有一個大幅度由接近垂直向前傾45°- 55°扇形合理擊球物理拍面的調整拍形過程,而這非自然狀態,必然遭到身體的自然反抗而不斷干擾小臂向內扭轉,即艱難地改變生理上的自然狀態去適應人為的要求。而且這種調整無時無刻存在於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影響技術掌握和技術穩定性的發揮。這種調整拍形動作是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這是傳統直拍選手融合弧圈型打法的天然缺陷。這就是培養直拍弧圈型選手的困難所在;也就是傳統直拍只適合正膠撞擊快攻打法,而不適合反膠弧圈打法的理據。
誠然,橫拍弧圈型選手也要調整拍形,不過調整的幅度很小就能滿足拍型前傾的要求。因此,影響不大,可以說,橫拍就是天生用來打弧圈球的。

3.一種告別傳統直拍的新型直拍問世
直拍台內和近台占優,而橫拍中遠台占優,這是握拍法決定的,但不是絕對的,不是一條死的定律,它完全可以通過人為的改變而改變。人的生理是天生的,器材卻是設計製造的,關鍵是要大膽創新,誰能做到你沒有的,我有;你有的,我更精,才是成功之路。
我國創新發明的球拍雖然很多,多到超過300種以上。但是,絕大多數異形拍發明者沒有找到直拍的癥結所在,他們以為設計的拍子要與傳統直板一定要有較大的區別才能體現出其與眾不同的特點,甚至妄想顛覆傳統直拍,難怪300多個發明專利到目前為止沒有得到專業界青睞。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異型拍與傳統直拍差異越大越容易產生技能負遷移對運動員的干擾效應,不利於運動員的技能的正常發揮,會導致運動成績嚴重下降。從運動技能形成的理論講,“每一個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一個建立神經聯繫的過程,而且新的技能的神經聯繫要超過舊的技能需時漫長且困難” [4]。只有設計出與傳統直拍非常相近的新型直拍才有生命力。
一種在眾多直拍發明中脫穎而出解決傳統直拍不足的新型直拍問世了(發明專利號:ZL 2015 2 0037721.X)。發明人林文彬是一名乒乓球教練員,其創新過程中反復採用彩泥造形仿生進行抓拍實驗,經過研究發現,傳統中國直拍打法的握拍從自然狀態到形成符合前沖弧圈球迎球狀態的調整過程是困難的,一旦拇指需要控制拍面前傾,小臂必然向內扭轉,此時中指和食指間距拉開,中指馬上就會發直,變緊,轉反手手腕會更緊,影響靈活性和發力,這是手部天然生理特質所決定的。要使抓拍手形符合放鬆自然,拍面最接近正常準備迎擊球的前傾狀態,最大的特質是,虎口與食指根位置和拍柄要解決最佳親密接觸,保持手腕的靈活鬆弛,使得正手拉沖接近於橫板那樣調整板型的幅度很小就能滿足板型前傾的要求。此創新保留了原有傳統中國直拍拍柄的正面原貌,但是反面拍柄特徵移植進持拍手虎口部位一個特形V凹形腔體,改變了原有直拍拍柄的依託部分形狀結構(見圖),且強力支援中國傳統直拍的規範性抓拍方法,強化、穩固正手弧圈手形、拍形且利於反手技術的掌握和發揮,完全傳承傳統中國直拍專業基礎訓練體系。有望突破乒乓球直拍基礎訓練的難度,提高訓練效果。
這是一個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發明,這樣的改變可以有效減輕由於拇指和食指的鉗壓拍肩產生的食指和中指及虎口發緊,手腕容易僵硬的現象。這種新型直拍結構能使弧圈型選手在自然握拍時的拍面取向與傳統直拍相比更接近橫拍拍面的自然取向,因此,新型直拍弧圈型選手在拉球時小臂沿臂軸向內扭轉的角度就比傳統直拍弧圈型選手須要扭轉的角度小,小臂肌肉的反抗就小,從而前者就比後者容易調整拍面成45°- 55°前傾狀拉球。所以特形V凹形腔體的創新是解決傳統中國直拍不適合弧圈型選手使用問題的一種方法。

4.新型中國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
在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過橫拍削球的鼎盛時期;有過直拍(正膠)快攻的鼎盛時期;有過橫拍反膠弧圈球打法的鼎盛時期;也有過直拍反膠弧圈球打法的鼎盛時期;呈現出一幅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各種橫直打法輪流坐莊,此一時彼一時,或是某種打法獨佔鰲頭,一統天下;或是不同打法各顯神通,激烈爭鋒。由此可見各種打法各有千秋,雖可盛極一時,但都不可能長盛不衰,各種打法都有從興起到鼎盛再到衰落的過程。現在直拍打法正步入衰落期,可幸我們已找到了癥結所在並且有了振興的方案,直拍打法一定能夠生存下來,並且發展下去。
那麼,新型直拍打法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以下看法只是筆者一孔之見,冀祈同行專家斧正。
4.1新型中國直拍正手風格的重新定位
眾所周知,傳統中國直拍的正手殺傷力不如橫拍,那麼,新型直拍與橫拍的較量中如何定位?筆者認為新型直拍的正手也應該像反手一樣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優點即橫拍有的技術直拍要有,橫拍沒有的技術直拍也要有。所以一個直拍選手其正手應和反手一樣掌握正、反兩面技術,這樣可以根據來球加以靈活運用,符合現代近台高速度、強對抗的要求。
這樣,直拍才能與橫拍抗衡中生存下來,直至重新崛起。因此筆者認為開發直拍正手的背面(反面) 台內擰和近台借力快撕球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適合中遠台)。正手近網小三角位是個死角,連目前最流行的反手台內擰拉正手位短下旋球技術都很難處理,而直拍正手的背面手腕擰卻能輕鬆自如地解決問題,這種擰拉法能輕易拉出落點在對方球臺白邊線上的刁鑽上旋球(它是受球拍角度和擰拉方向所決定的),豐富了直拍的台內打法。既然直拍正手的背面可用手腕擰,那麼正手位正手背面在近台用前臂也應該可以像反手近台那樣快撕對方從上旋拉起的前沖弧圈球。這項技術如果練成了就可填補正手位近台正手正面不能反拉對方從上旋拉起的前沖弧圈球的空白,比傳統正手正面近台快帶防禦前沖弧圈球技術有過之而無不及,使得直拍正手位近台快速進攻成為可能,解決了過去正手位近台只能快帶被動防守高品質前沖弧圈球,不能主動進攻的難題(這是因為近台正手正面引拍動作大是來不及反拉對方從上旋拉起的高品質前沖弧圈球的)。充分運用好正手的兩面,應以正手正面技術為主,正手反面為輔,重新定位。
4.1.1接發球搶攻時
接對方發至己方中間偏正手位短或半出臺下旋球時,如果使用正手背面擰或正手正面挑斜線則下一板銜接正手背面撕或正手快帶對方反拉回頭的上旋球。
正手背面擰直線較難,遇正手位台內短下旋球需擰直線的場合首選反手擰拉,次選正手正面挑來代替;同理,處理正手位半出臺可反手擰或正手沖直線。
4.1.2發球搶攻時
正手短、長組合式發球搶攻。首先,王皓式正手背面鉤子發短台或半出檯球至對方正手位,如對方第二板以反手擰斜線時,發球方第三板提前移動到正手位以正手背面快撕斜線或正手正面快帶斜、直線;如對方第二板擰直線時,發球方第三板反手反面發力反拉斜線破壞其第四板回反手位的銜接或第三板正手側身反拉直線讓其第四板回反手位撲空。
其次,王皓式正手正面鉤子發直線急長球(有旋轉變化)第三板銜接正手位正手正面快帶直線或正手背面撕斜線(對方第二板搶沖過來的上旋球)。
4.2新型中國直拍反手風格的重新定位
過去直拍的反手技術只有推檔和正面攻的時候,直拍打法就被歐洲橫拍逼到了困境,而當直拍打法融入了橫打技術體系(形成正反手結合打兩面攻)以後,它才逐漸走出了困境,直拍整體打法又欣欣向榮。因此,反手技術的改進是促使直拍打法重新崛起的重要因素。然而自王皓2000年出道以來,他颠覆性的直拍橫打技術走到了極端,幾乎將傳統的直拍推擋技術給淘汰掉了。筆者認為這很不妥,我們不不能因為王皓沒有推擋技術就否認推擋,王皓式直拍全橫打技術是一種不同的打法模式,可以繼續探索,但不能將其“絕對化”。應該保留直拍原有的推擋技術,但以王皓式直拍橫打技術為主來重新定位。
之所以要保留直拍原有的推擋技術,不宜用王皓式全橫打取而代之,首先,是因為“近台推擋最大的好處在於防守時比較容易,沒有中路問題;最大的不足在於只能是被動防守,攻防轉換差”。[5]但融入橫打技術與其結合使用就改觀了。其次,近台推擋速度比橫打快,表現在正反手結合使用時都是用同一面擊球,不必兩面轉換。而全直拍橫打和橫拍一樣,正、反手結合使用時都必須轉動正、反兩面去擊球,所以擊球速度就會相對較慢,且存在中路問題。直拍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優點,從這個意義來講,在推擋技術的基礎上加上橫打就能互為取長補短要比全橫打先進,比只有一個反面要好得多,所以一個直拍選手應掌握反手的正、反兩面技術,這樣可以根據來球加以靈活運用,同樣符合現代近台高速度、強對抗的要求。
4.2.1接發球搶攻時
接發球遇近網或半出臺下旋球至反手位和正手位。反手位時,可第二板反面擰斜線後,第四板推擋防(變)一板直線(對方第三板反拉過來的上旋球),銜接第六板正手位沖直或斜線;正手位時,第二板用反手擰直或斜線,直線時,第四板回反手位反手反面拉斜線再第六板側身正手沖;斜線時,第四板在反手位反手再拉斜線或正手位與對方形成正手對拉的局面。
4.2.2發球搶攻時
a.反手短、長組合式發球。反手反面發對方中間偏正手位短球,銜接反手反面搶拉斜線;結合反手正面突發對方反手位底線長下旋球,銜接正手沖直線大角。
前者抓住一般接發球者不敢回其正手位的心理就只能回反手位半出檯球及入台容易退台難的特點,發搶者反手迅速搶拉斜線,令對方猝不及防;後者在反手位等著對方的斜線回球是因為對方剛才接了個短球吃了虧,還在心有餘悸,在沒準備的情況下只能同線回接,發搶者搶沖直線,令對方鞭長莫及。
b.發球被對方第二或四板搶沖弧圈球時,如果在反手位,下一板想與正手正面銜接,可用推擋側身轉正手正面拉沖;如果還在反手位,下一板想與正手位正手反面銜接可用反手反面平擋變直線轉正手位元正手背面近台撕;如果在正手位,下一板是與反手位反面銜接可用正手反面近台撕斜線轉反手位反面拉沖斜線。
到底是反手推,還是反手反面拉;是正手正面拉,還是正手反面拉,應該是靈活的,就看你下一板的銜接物件是正、反手哪個面,因為球拍同一面肯定要比兩面不同轉換起來快。

5.討論
新型中國直拍雖然解決了傳統中國直拍握拍難的瓶頸問題,但要真正超越橫拍目前還有難度。訓練難於橫拍是個問題、師資缺乏導致訓練難是個問題、宣傳推廣、扶持直拍政策也是個問題,上級沒有好的政策鼓勵,訓練的目的性就不強,教練和家長就沒有積極性可言。所以筆者建議我們的上級有關部門要廣泛宣傳,新型中國直拍應從娃娃打起,要有優惠政策配合,過去國家隊規定:凡參加全國比賽打進8強者可進國家集訓隊。那麼,能否暫時給直拍選手打進16強便可進入國家集訓隊更優惠的政策呢?在此基礎上成立一支國家乒乓直拍隊,每年搞一次高規格的直橫大賽選拔人才。這樣必然興起直拍的熱潮,引起基層教練員和家長們的重視,教練員會有動力去訓練直拍,家長也樂於讓自己的小孩學直拍,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直拍是物有所值。雖然訓練直拍比橫拍難且出成績慢,但按照先進的新型中國直拍訓練理念和路徑訓練出來的運動員都是出類拔萃的好苗子,可塑性可與橫拍比肩。
最後,筆者相信新型中國直拍經如此這般地努力之後,參加直拍訓練的人將會越來越多,拯救直拍指日可待!直拍必定能夠重整旗鼓、重新崛起。

參考文獻:
[1] 周永華 段書峰.對我國直板橫打與橫板選手技戰術的對比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第3卷)第24期。
[2] 吳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膠打法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 2 頁)。
[3] 直拍和橫拍到底哪個更厲害?[N]. 綜合成都商報和現代快報2010-01-15.
[4] 吳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膠打法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 7 頁)。
吳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膠打法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 7 頁)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7-12-7 16:28 編輯 ]
作者: slavfung    時間: 2017-11-6 08:53

拯咩救直拍呀,轉橫拍咪得囉
作者: 金擇魚    時間: 2017-11-6 10:32

[youtube]EIG-OV9Pe98[/youtube]
作者: 速鳥    時間: 2017-11-6 11:14

我地要打好球,不是為民請命,拯救中國,「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作者: sgtr    時間: 2017-12-7 09:28

日直已經係咁設計啦!!
作者: h51860    時間: 2017-12-7 16:26     標題: 回復 5# 的帖子

這個新型直拍與日式是完全不同的,日式是拍柄中央較大面積且較淺的凹下,而新型直拍的設計是拍柄側面靠著食指根部貼著。奧秘就在於側面的凹槽與手的食指根部握好後拍型不必再扭轉前臂就已接近符合前沖的自然前傾面。日式不行(你不妨再看新加的图片)。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7-12-7 16:30 編輯 ]
作者: KKFan    時間: 2017-12-7 18:02

如果轉橫板就可解決問題丶未免睇得太簡單了丶當人人拿住塊橫板,咁到時誰再有優勢?最終咪又係睇天份與努力丶所以乒乓百花齊放才可特顯這項運動嘅特色。
作者: sgtr    時間: 2017-12-10 18:43

thanks 51860 ching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