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自助餐少吃為妙

睇死人喇!同你轉繁體先!

自助餐,要按順序吃
  68一位、28一位、238一位……各種價位的自助餐遍佈全國,人均價位看起來不低,但有上百種美食等著你,吃者還是絡繹不絕。“扶牆進(餓得雙腿發軟),扶牆出(撐得直不起腰)”最具代表性的口號讓不少人感同身受。
  其實,雖然很多人抱著“吃夠本”心態去吃自助餐,但出於健康考慮,吃時還是應講究些學問。“首先,在菜品選擇上,不能一味挑海鮮等貴的食物。這類食物往往蛋白質脂肪含量偏高,容易跟腸胃帶來負擔,也會使腎臟超負荷運轉。”上海華東醫院營養科教授陳霞飛說,尤其是一些人,專挑裡面的生魚片吃,這也存在衛生隱患。自助餐的生魚片往往會在室溫下放置較長時間,容易滋生細菌。
  正確的用餐順序應該是:湯、蔬菜、面類、魚蝦類、肉禽,最後吃水果。先吃容易消化的湯、菜、飯;然後是高蛋白的魚蝦禽肉,最好選擇白灼、清蒸等做法;最後可選些味酸的水果,説明消化還可清除口腔異味。▲
    揭秘自助餐最佳吃法
  記者做了一次隨機調查。在30名接受採訪的自助餐顧客中,因價格划算而選擇的占了19人。記者發現,雖然餐桌上“各取所需,請勿浪費”的警示標語異常打眼,但許多人依舊孰視無睹,不管愛吃不愛吃,仍會一口氣拿上許多盤,更有甚者,為避免被罰,臨走前還會把吃不了的東西都扔進湯鍋內。餐廳領班無奈地表示:“不少顧客寧可吃不完剩下,取菜時也不願低估自己的‘實力’。雖然餐廳有浪費罰款的規定,但在剩餘食物不是特別多的情況下,通常會對浪費者採取‘放行’的辦法。”
  前不久,新浪和搜狐兩大門戶網站也曾就“你有怎樣的自助餐習慣”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30.22%的人選擇自助餐的理由是“品種繁多,可以吃到很多不同的東西”;18.2%選擇“可以盡情地吃,多吃也不用多給錢”;同時有18.34%選擇了“周圍的人都這樣”。綜上統計,有近五成自助餐顧客存在“吃夠本”的心態。調查結果還顯示,自助餐的主力消費人群為25—45歲,佔據的比例超過73%,月收入在2500—4000元之間的比重超過63%。
  對於這一現象,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肖震宇表示,自助餐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因為它菜品豐富,最關鍵的還在於食客可以無限量地取食,存在“吃夠本”的心態。在心理學中,這屬於社會交換理論,人們會覺得,付出了這麼多錢,要得到超過原本價值的回報。但實際上“眼大肚子小”,最後反而吃壞了身體。他提醒,在吃自助餐時,應該擺正心態,吃得開心,而不要違背了享受美食的初衷。
  吃自助餐的幾大誤區
  “很多人吃自助餐時的習慣對健康很不利,反而會讓人‘占小便宜,吃了大虧’。”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于康表示。
  只吃貴的,不吃對的。吃自助餐時,人們往往喜歡選取肉食或海鮮等比較貴的食物。但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食物,一來營養素含量比較低,二來會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蠕動,並使腎臟超負荷運轉,造成腎臟功能損害。此外,海鮮等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食物,對某些人來說比較危險,比如正在發燒、發炎、起疹子的病人。
  一頓把本吃回來。很多人吃到最後,都是硬塞進去,實際上吸收不了那麼多,不但會使攝入的總能量增加,還會導致胃容量增高,出現腹脹、食滯、消化不良等。
  飯前餓著,省著肚子。頭一餐吃得少,容易導致暴飲暴食,出現頭暈腦漲、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嚴重的話,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
  少喝水,甚至不喝。剛開始用餐,最好喝幾口湯先舒潤喉和食道,有利食物通暢進入,同時促進腸胃蠕動,啟動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否則,就餐後會感到口渴,到那時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
  少吃主食多吃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其實,自助餐吃得正確,一樣可以攝入平衡的飲食,除了適可而止外,比較科學的用餐順序是小碗湯→蔬菜→米麵類→魚蝦類→肉禽→半小時後水果,最符合人體消化吸收的規律。
  她表示,飯前先喝一點湯,把腸胃墊一下,不但有利於消化,還能減少大量脂肪、蛋白質的攝入。自助餐裡,生蔬、水果、涼菜很多,維生素含量豐富,容易消化吸收,另外,蔬菜中所含的纖維素還能促進腸的蠕動,可以適當多吃。不要吃太多主食和甜點。自助餐供應的主食,如點心、炒飯、炒麵等,大都比較油膩,即使要吃,也應同時減少其他食物的量,否則會攝入過多的油、糖、鹽。經營者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在烹調肉、海鮮時,不會選取太好的原料,而更多用調味品來調味,還會放很多鹽,所以,吃肉食最好不要超過100克,還應避免選取油特別大的。
  此外,取菜時,最好先在全場轉上一圈,瞭解一下情況,然後再裝盤。如果亂裝亂吃一通,難免會本末倒置,咸甜相克,令自己吃得既不暢快也不舒服。最好每次只取一小點,待品嘗之後,覺得它可以,再去取。于康還告訴大家一個吃自助餐時的小竅門,在吃葷菜或油很大的菜時,不妨蘸一點醋,可以緩解油膩和飽腹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