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動量原理。綜合討論2017-08-08 15:488

http://www.pingpangwang.com/foru ... ge%3D1&mobile=2
bigheadghost15樓主
1樓
5 小時前
我已經看到很多帖子裡提到動量原理。我不得不說,很多帖子裡對動量原理的理解是有一定問題的。
隨便引用其中一個帖子的說法,(其實都差不多)
“球板和球撞擊後,球板的動量越接近0(不可能為0),球速會越大,如果撞擊後(球脫板後)你的球板仍然以很快速度運動的話,那麼你的球速就會相對減弱,多體會這個原理的運用。”
表面看好像沒有啥問題。解釋一下動量原理
碰撞前碰撞後,系統的動量守恆。
所謂動量有兩種計算方式。
F*T, 其中 F是物體受力,T是受力時間。
另外一種是
M*V, 就是物體的質量乘以運動速度。
照帖子裡說,拍子的動量要完全傳遞給球,所以擊球後手要停下來,那麼球才能最大速度的傳出去。也就是
總動量 == 球動量 + 拍子動量, 為了提高球速度,盡量讓拍子擊球後動量為0.
好像沒啥問題呀。為什麼我說很多帖子裡引用動量原理是有問題的,有可能把一些球友帶到歪路上呢。
那你擊球後使勁停住手,球就變快了麼?不會,原因很簡單,因為你肌肉發力對拍子做了功,你修改了系統的總動量。
也就是,
擊球前動量 = 拍速 * 拍子質量量, + 球速 *球質量
擊球後總動量 = 擊球前動動量 - F * T, 這裡損失的動量就是你因為肌肉僵硬,手臂後縮引起的動量損失。
所以說,擊球的時候手要放鬆,道理就在這裡。千萬不要為了把拍子速度降低,人為的用手臂肌肉停住拍子。這是絕對錯誤的。
那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的正確使用動量守恆呢?
實際上,這裡應該把整個人體作為封閉系統來分析。
總動量 = 人體質量 * 重心移動速度 + 手臂的質量 * 手臂相對身體的速度 + 球的質量 * 球的速度。
其實大家可以看到,球的初始動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人體質量遠大於手臂的質量,假如說是10倍差的話,那麼人體重心的移動速度的作用就是手臂速度的 10倍,
所以早期弧圈比較強調“收小臂”, 所謂收小臂就是增加手臂的速度。
現在弧圈比較強調腿腰的協調發力,主要是去增加身體的速度。
觸球後呢,左腿突然制動,讓力量傳到板頭把球擊打出去,這裡我還是不能簡單的用動量守恆,因為腿去製動,就明顯有一個負的動量存在,不好定性分析,其實不適合正確的理解。
我覺得比較合適的理解方式是從旋轉動量上理解。你看滑冰運動員,如果要快速旋轉,那麼他們的手臂就會抱起來,如果要降低速度,就會把手臂張開,旋轉動量一定的時候,旋轉速度跟質心離圓心的距離是成反比的。 (有人幫我編輯下麼?上個動圖什麼的?俺是土包子,不會上)
也就是你要盡量讓圓心離質心得距離最近,那麼拍速就能達到最大,自然球速就能最大。我們不可能像滑冰運動員一樣把手臂抱起來,因為那樣就打不到球了。我們只能把旋轉的圓心挪向球。
也就是擊球的時候,
1. 一開始整個身體因為蹬腿轉腰而動量積蓄到最大,這個時候圓心是左腿。右腿蹬,身體繞左腿旋轉。很多視頻都講過了。
2. 左腿制動 --》 起根本就是為了改變圓心,使得身體停止旋轉,而圓心從腳移動到腿到胯,通過大臂改變為肘部。現代弧圈是不使用大臂的。所以圓心很快就從左腿順著身體來到肘部。拍子現在是繞肘部旋轉。制動過程中肯定要損失動量,但是只要拍速由於質心圓心距離變短而得到的增益大於製動損失動量,那麼就是合理的。
3. 肘部製動 --》 圓心變為手腕,拍子現在繞腕旋轉。
4. 真正的高手手指發力--》 實際我個人理解,無非是吧圓心又改變為虎口以上。手指其實發不出來多少力量,就算發出來了,也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能把質心離圓心的距離縮短一半,總動量不變的情況下,其實就得到了2倍的板速。即使因為製動損失一部分動量,只要最後板頭的速度增加了,那就得到了總體的增益了。
這就是所謂的 “鞭打效應”的根本所在。你想想,從左腿到拍頭的距離,跟拍頭到虎口的距離,起碼差了10好幾倍。只要你制動的過程不損失個10倍以上動量,肯定板頭速度要大大增加。
所以正手弧圈的整個動作有幾個要點
1.先蹬腿發力 --》 腿部力量大
2. 重心必須移動 --》 身體質量大, 重心移動才能積累龐大的初始動量
3. 手必須松 --》 手臂力量對總體動量貢獻太小,如果發僵很容易造成動量損失 (縮手之類的情況), 而且不利與發力的穩定
4. 增加板頭的速度不在於手臂發力,而在於移動圓心,從左腿順著身體一路上移到手腕, 初學者應該移動到肘,移動到大臂是錯誤的。
5, 肌肉發力的部位跟當前的圓心有絕對直接關係,這裡列幾個常見的錯誤。
a. 手臂發力太早 -- 當你蹬腿繞左腿為圓心的時候,你手臂發力毫無意義,因為手臂質量比人體身體質量差太遠,你只會破壞身體的平衡。
b. 左腿制動以後,圓心已經已經上移到肘部,這時候身體繼續轉意義很小,不能再增加板頭的速度了,只會破壞擊球的穩定性。這個時候能做的事情是收小臂。
c。左腿不制動, 不制動,你圓心無法上移, 整個動作繞左腿,絕對力量雖然大,版頭速度不高。
d。擊球動作的末端,強行手臂前推也毫無意義。這時候圓心在手腕。
e。任何時候大臂發力都無意義。增加的力量不多,穩定性破壞不小。
所以說,力量從腿傳到手到板頭,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實際就是整個揮拍過程的圓心位置的移動。關鍵在於拍子繞著哪裡旋轉?圓心一路上移到了肘部,發力自然就很順暢合理。
不信自己做個實驗,你放平,伸直了右手手,站直了,然後水平旋轉或者揮拍,不需要太快,然後你用左手突然把右手的臂彎擋住,你就發現你自己的前臂快速的切到你自己胸口上了。這才是收小臂的真諦。要是把自己的胸口砸青了還是頭上砸個包出來,我概不負責。真有可能,不誇張,我女兒頭上的包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