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橫打] 直拍橫打的體驗

直拍橫打的體驗

【前言】:
  又再次想寫一個很大的標題,因為這個技術在可行與否上一直被廣泛的討論著。想寫!因為如果我一開始不是練這種打法,我想我也會覺得這種打法可行,畢竟大家都看著成功的王皓,而背後的許多不可行轉變成可行的過程都沒看見。到現在,我仍然再練這種打法,也許越練對問題的癥結越清楚,慢慢覺得可以而去修正,只是以成功的角度以及培養人才而言,並不推薦。所以就單純的想把這些沒看見的問題點用記錄的方式,詳實的寫下。

【起源】:

  直拍橫打的第一人,大家都會說是劉國梁,其實早在江嘉良的時後就已經有所謂背面貼皮使用,嘗試過可行與不可行!但是職業選手的考量不同,跟成績冒險這點是機乎做不到的!而鬼才劉國梁,卻大膽的在兩面異質上結合超乎想像的組合套路,以及其過硬的心態,將這項技術帶上台面。一個銜接的狀態,從閰森、馬琳等一整個中國的直拍機乎都要會這技術。用不用是其次,主要是總要有這一板做為過度手段的技術。馬琳的推擋結合橫打,現在在日本的韓陽也是同時期的人物其橫打可說是比馬琳動作更順暢。到王皓一個橫打的奇才空降桌壇,從曇花一現的獨特性,經歷落敗,到琢磨的大氣,整體技術從近到遠的完備性,橫打在他身上只有成功。帶動整個世界桌壇對於全橫打的熱潮,但不禁令人想問的是,下一個王皓還要多久才會看到?現在正在成長的許昕,也無法有全橫打這種天賦。

橫打的目的】:
  大家最一致認為橫打的目的,就是有效率的解決直板反手位置小三角搶先上手的困難點,並能向橫板一般將下旋轉入上旋的相持。再來就是豐富進攻的手段,這點在劉國梁身上可以看見轉拍,異質兩面擋,特別是一些高質量的高吊弧圈球再推擋不好壓球時,反面的橫打去壓球反而是較容易的。

【橫打 vs. 推擋】:

  到底推擋好還是橫打好?結合好還是全橫打好?這個問題還是得從根本的直拍比較弱點的反手談起,直拍反手的弱勢,主要來自身體結構,小手臂的兩根骨頭「尺骨」跟「橈骨」。當你在做推擋的轉拍時,順勢的這兩根平行的骨頭會成一種旋轉的狀態,使得揮動受限制,不易發上力以及調整揮拍速度,讓反手沒有太多空間去製造擊球的力矩,造成較不易去做出進攻的動作及力量。而橫打就像橫拍一樣沒有受到這個生理結構的影響。
  但是推擋擁有比橫打更大的觸球面積,並更容易調整觸球角度的控制,造就出以防守的容易性跟穩健性而言推擋較好;以攻擊來說,橫打因為不受生理限制,進攻的力道跟質量會比推擋好。那兩者兼備不是很好!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第一時間的反應,什麼時後用推擋?什麼時間該用橫打?
  桌球是一項相當需要高速反應的運動,許多時後都是在於反覆訓練下,造就了潛意識的反應,所以當來球速度太快時,基本上與其說是判斷來球再擊球,不如說是因為長期訓練造就直接反應的潛意識反射動作。也就變成當兩個技術都兼具時第一起動的反應會是哪一個?加上持拍法的差異!當你判斷轉變握法時,通常要說在最佳的擊球時機,恐怕是非常難的。馬琳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馬琳的橫打可以說是有意識的使用,套路的配合,進攻的使用。他可以說是將直板的打法發揮到最極致的人了,不過同樣的能有多少人可以打到那樣的境界。

【橫打vs橫板反手】:
  有許多人都喜歡拿橫板的反手來教橫打,個人看法有以下幾點,首先,因為握拍不同基本拍面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第二,因為橫打握拍方式的關係,是看不到進球點的!所以僅能依賴經驗以及觸球做出調整。至於破壞力、連續性等問題,確實因為出手角度的差易橫打會顯得比較刁鑽,但是實際上橫板也能做出那樣的角度。

【橫打的困難點】:
  桌球動作運動基本上就是幾個環節交叉組合,「擊球點」、「觸球面積」、「板型控制」、「身體動作」、「動態動作」這些組合出三個基本的合理動作要求『發力合理』、『連續性佳』、『銜接無明顯漏洞』。
  由細項討論的話,首先要由「觸球面積」開始談起,直拍橫打因為握拍的方式,拍面會比較下壓,是以一個斜角的狀態在觸球,所以需要刻意的去調整手腕以及手指增加觸球的面積,所以一樣橫打是可以”推、擋”的。
  接著在「擊球點」的選擇!也是因為握拍方式,拍面邊緣不容易水平貼著桌面動作,所以以撞擊(推、擋的基本功球動作)來說幾乎都得抓球的上升前期去擊球,除了球點外另外就是持拍筆勢握拍手指手腕比起橫握需要出更多的力量,而在大量揮動狀態下肌力是否能提供動作穩定維持在那擊球點就變得很重要。
  觸球面積以及擊球點,相對的都來自於「板型的控制」,這也包含在擊球的調整中,什麼樣的球板型該壓一點,什麼樣的來球拍面要亮一點,要加保險時帶點磨擦,手指、手腕該出多少力的細膩控制板型,這些需要大量累積擊球的經驗值。
  而組成球質以及連續性,「身體動作」、「動態動作」的穩定性,更是相對保正前面那些細項的成功,特別是因為需要許多手腕、手指的控制身體的轉動與出力都會被忽略,連續性就相對喪失持久性及動作快速還原的兩個重點。上面那些項目更是環環相扣,沒辦法拆開來看。整個流程就會變成身體動作與動態動作穩定,來維持連續性與出手質量,並利用手腕手指的肌力去穩定拍面,並進而調整觸球面積、板型與磨擦的多寡。
  有了發力合理以及連續性後,接著就是討論銜接的問題,橫打因為需要更細膩的控制拍型,在手腕手指內區的狀況下,正反手的矲速會比橫板來的慢一些,所以要維持良好擺速的狀況下要特別去練正反手轉換銜接的問題,另外就是中路球跟橫板一樣要盡量有方法的去解決,否則在中路偏右手(右手持拍為例)的口袋位會造成以橫打來解決時觸球面積以及出手空間的不足,難以出手的狀況。

【王皓的成功】

  如果有仔細觀察王皓的成長,他的反手也是慢慢進化,從原本的中台進化到近中遠,一系列的全方位出手。以時間及賽事來區分王皓反手的進化史,大致可以分為04年奧運,當時的反手基本上是在中台左右擁有連續出手的能力,線路卻是很顧定的斜線。布萊梅世乒賽,王皓從近台出發,反手台內的上手能力,創造出反手相持的主動,加上近、中台的連續拉,似乎已成了他的取勝模式。接下來更是完整的線路變化,針對直線,能擰能拉。接著鎖住近台的快,前點的快撕,快壓加上線路變化。除了快,橫打拐的特性也展露無遺,能攻能防,能近能遠的全面才造就他反手強大。吳敬平曾說過,王皓反手的感覺特別好使得他對於上旋、下旋差易的控制做得很好,加上連續性及能防守的能力,才讓他的反手如此強大。
  王皓,曾經被說是白老鼠,當他成功時!向世界說明的是這個技術的先進與成功。但是一個實驗的成功應該是,有模式有規律可以被驗證的。而下一個王皓會在哪呢?恐怕連大陸國家隊都不知道。也許這個拿了兩屆奧運亞軍的男人,會成為絕響!那說這項技術真的成功,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證明他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就像孔令輝的兩面弧圈到現在的馬龍。

【結論】

  還有很多的技術細項應該寫出來,不過我覺得沒有圖片去輔助的話,單純用文字描述並不容易,特別一定還有許多聲音以及執著覺得他可以跟王皓一樣好,個人並不反對,但是也很難贊同!除了動作外,這技術真的也需要對球有相當的理解才有辦法練好,練好還不一定能用!從僅起一板下旋的過渡,到現在要練出連續性,碰到的困難體會,恐怕上面僅是輕描淡寫。初衷僅是想表達一件事,不要把橫打想的如此容易,更不是日直改了中直你就會變強就沒有漏洞,不敢用、用不好,十板只拉中一板,或是沒有質量只有被反拉的份!增加那面皮的用意在哪?也許你認為怎麼可能,因為我也經歷過那樣,隨著越長越大,大家力量越來越大,過度一板變成被反拉調動的缺點時,如何改變?如何突破?我改過橫板,走了一圈又回到中直,只因為習慣。走了一圈體會更深,我還是拼命在跑正手,因為我的橫打要全面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訓練跟解決,因為我本來就沒有直板單面推擋的能力,深深的思考過這些問題!我還是在打橫打。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想要打橫打,或是認為橫打是唯一解決你直板反手問題或是單純覺得橫打好帥我也要練的人,一個不同角度去看這技術的點。

http://ericshone.pixnet.net/blog/post/229475294-%E7%9B%B4%E6%8B%8D%E6%A9%AB%E6%89%93

[ 本帖最後由 葉師傅 於 2016-5-17 22:41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乒超領隊 : 雄昇球會

TOP

謝謝轉載分享.
主拍:奧恰Original Carbon FL, JP01, X1黃金
原主拍: 奧恰V1 FL, JP01 Turbo, X1黃金 (原729-08, 焦點3)
奧恰V1 FL, JP01, X1鉑金
YEO直, 銀V, X1黃金
CL CR WRB 直, Plaxon 525, Moristo SP
VPS鑽石5 FL, MX-P, 紅V
Clearfield直, 802-40, 黃金JO (送人了)

TOP

Thanks sharing

TOP

Thanks.................

TOP

王皓手腕特別柔軟,王式台內擰估計后繼無人,就算有只能接近不能超越,而且學好亦被人反衝

TOP

thanks............

TOP

引用:
原帖由 michaelwwk 於 2016-5-18 02:52 AM 發表
王皓手腕特別柔軟,王式台內擰估計后繼無人,就算有只能接近不能超越,而且學好亦被人反衝
M兄,

同一項技術,不同球員會有不同的發揮特色。王皓的台內擰拉是當時最出眾的,但並非將來沒有再改良的空間。正如當年的郭躍華,他的正手弧圈球技術出眾,連續贏了兩次世界冠軍,但並不代表弧圈球再沒有發展的空間。

TOP

說的也是,f兄,thx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