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找到一些资料可以大家分享吓。轉發国内一位師兄的分析。
三种手柄的特点:
如果继续深入一下横拍握拍方式,那么随着乒乓技术的发展,现在横板握拍一般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不同的握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在利于正手还是利于反手、利于力量还是利于技巧。
浅握球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拍肩贴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置根据使用正反手而做适当调整,正手时虎口位置偏拇指,反手偏食指。
浅握由于握拍较松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腕,台内球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搓、撇、拉、拧、弹等多种回击手段。退台后正反手多以拉球为主,这种握拍方法多用于两面弧圈的打法。由于浅握方法手腕容易运用,所以在击球时一定要保持好手腕的形状,否则在扣杀或拉弧圈球时不容易发力。
深握球拍
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深握的最好方法是将右手伸直,食指与拇指水平放置,左手将球拍放置于食指和拇指之间,虎口顶住拍肩位置,其他手指自然握紧。食指与拇指的位置可根据自己习惯自行调整,食指位置偏拍肩利于反手,食指位置远离拍肩有利于压拍。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深握球拍有利于拉高调球和前冲弧圈球,弧圈球的控制也比较好。但由于握拍较紧,手腕无法灵活运用,台内或近台球回击手段较少,反手主要以搓球和拨球为主。
深握球拍利于正手,由于拍形较固定,命中率较高,但正手贴身球和反手位球是其缺点。浅握球拍手腕灵活,但不容易发力,多适宜反手位选手。在选择是深握还是浅握时,技术派偏反手打法可以选择浅握方式,而力量派偏正手打法可以选择深握方式。
然后我们继续从手掌结构和力量传递效率方面分析三种拍柄在深握和浅握中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掌握拳后手指和手心和拍柄接触结合面最大的情况下,力量传递效率更高。反之,接触面小的话,灵活性最高。
1、深握的情况:从手型上看,fl柄最适合深握,手柄中间最细的部分,恰好是手掌握拳下方缝隙最紧的部位,所以在深握的情况手掌和拍柄的接触面非常吻合,是最舒服的,也非常适合手掌的力量传递到球拍。
an柄则最不适合深握,由于an柄是中间凸起,所以握拳后手掌下方小指处恰好顶在凸起部位,很不舒服;而手掌中部就会显得比较空,不扎实,不利于力量传递和控制。
st柄则比较均衡,深握的时候,要比an柄容易,但不如fl柄紧密扎实。
2、浅握的情况:fl柄最不适合浅握,这时候会出现手心恰好在拍柄中间,会出现手心发空的现象,不容易固定拍型,不利于力量传递。浅握发力的时候,fl柄必须要靠拇指和食指紧紧夹住拍面才能更好地发力,对拇指和食指压力较大。
an柄最适合浅握,这时候手心恰好和拍柄中间凸起部位吻合,手掌和拍柄的接触面最大,五指可以均匀用力,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可以用来发力,食指和拇指压力相对fl柄较轻,可以用来调整拍面角度。
ST柄在浅握的情况,手掌和手柄的贴合度不如AN柄,但比FL柄要紧密的多,发力时候各手指受力比较均匀。
同时,在正反手转换、或深握浅握转换的时候,由于FL拍柄是均匀的圆柱体的,比较流畅;an柄和f拍l柄由于是曲面结构,则转换性不如ST柄方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st柄是三种手柄中最均衡的握拍方式,所以也自然成为除中国之外全世界其他国家采用最多的一种握拍方式。
an柄既保留了因为贴合手掌而适合发力的特点,又因为浅握的特点要比fl柄灵活,所以在欧洲运动员中使用很多。
FL柄则符合了中国传统的主动、积极发力的打法,故在中国职业球员中比较普及;
职业球员使用an柄成就最大的就是孔令辉大满贯,而孔的打法特点恰好是以速度和控制见长。不过另外两个大满贯分别是st柄(以技巧和控制见长的老瓦)和FL柄(以力量见长的张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