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這遍Post的主要目的是回顧直板過去的發展客觀衰落因素。這post的目的並非討論中直及日直的優劣及時代改變對它們的影響。
可是,這兄感興趣;我便說一下。
1.1980年初至1989年,男孑乒乓球基本上是直板一統天下,横板作對抗。1981年及198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冠軍郭躍華,中直單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1985年及1987年世界錦標賽男單冠軍江喜良,中直單面反膠打法,1988年奧運男單冠軍劉南奎,日直單面反膠弧圈打法。另外,在乒乓球世界杯郭躍華、江嘉良、陳龍燦等多次獲得男單冠軍。
2. 那時期,ITTF對世界錦標賽單打冠軍的成績重之又重。單打冠軍選手自動進升為世界排名第一;而且連續保持兩年,直至新一屆冠軍誕生。奧運冠軍、世界杯冠軍的成績只給選手增如不少的分數,但遠不會超越世錦賽冠軍,獲世界排名第一。
3.1989年世界錦標賽之前的男單排名是:1.江嘉良, 2.瓦尔德内尔(華拿), 3.陳龍燦, 4.滕毅。其它10名内及左右的球員包括:谷巴(波蘭)、皮尔遜(瑞典)、阿布堅(瑞典)、林德(瑞典)、惠鈞(中國)、劉南奎(韓國)、盧傳淞(香港)等。那時,金澤洙出道不久,排名不高。
4.1989年的世界錦標賽後的男單排名是: 1.瓦尔德内尔(華拿)、2.皮尔遜、3.江嘉良, 4. 谷巴。其他10名内及左右的球員與上面基本相同,就是陳龍燦和滕毅掉出前4名。
5.及後至1991年初的世排名都是;1. 瓦尔德内尔 2.皮爾遜。江喜良在1989年世錦賽後沒多久便退疫,陳龍燦也只是再堅持了兩三年。中國的中直正膠單面只剩下于沈潼,但成績最多是十名左右。反而,韓國的金澤洙出道後,成績穩步上升;排前十。而劉南奎排十名左右。
可見,1989年至1991年間,瑞典堀起的影響對中直正膠單面快攻遠遠大于日直学面弧圈。
[
本帖最後由 belcher168 於 2016-10-26 21:5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