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2# 的帖子
其實我指的基本功是現代銜接技術訓練,因爲現代銜接技術=戰術,這些戰術按過去的訓練方法是到了“提高階段”才開始接觸,更多的是在“攀登階段”學習和使用。而本教練認爲在銜接理論指導下的訓練根本不用專門去學這些戰術,在小孩“基礎階段”就灌輸銜接技術知識給他們。因爲銜接技術是基礎技術應從小培養良好的意識,在訓練當中融入銜接技術內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潜移默化地學習幷在平時的訓練中逐漸提高銜接意識的同時提高了戰術意識,到了“提高階段”他們已經能運用自如了。不會出現像目前那樣的“攀登階段”還只是少數的運動員來自一些零碎的、局部的經驗層面上的銜接意識,而是全方位的、完整的銜接意識。所以,索爾加如果早期像我上述所說的那樣,銜接技術是從小練起的話,就絕對不會在反手位打完直綫沒有保正手的銜接意識。本來反手位打直綫保正是很簡單的銜接技術,我發現不僅索爾加缺乏這種銜接意識,連國乒男女綫都存在不少這方面銜接意識缺乏的運動員,說明國手們的銜接技術也只是一些零碎的經驗層面上的銜接意識,到目前也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只是局部的銜接,還停留在早期的經驗層面上。所以國乒高水平運動員表現出來的銜接技術就各不相同,主要是靠經驗。這與他們從小沒經過銜接技術系統訓練有關。教練也沒有全面挖掘、整理銜接技術,對 “綫路變化規律”的認識和研究不够重視有關。所以到現在爲止國乒也無法把銜接技術形成系統化訓練。加之以前38厘米時代的乒乓球的球速快,基本在前三或三、五板內已結束戰鬥,進入第五板以後的相持幷不多見,所以當時對銜接技術的需求也就沒有現在那麽迫切。現在從乒乓球發展的眼光來看,靠這些零碎的、局部的、經驗層面上的銜接技術到了40+時代早已經不够用了。必須以銜接理論爲重點訓練迎頭趕上40+新時代的步伐。這就是爲甚麽我要分享和推廣銜接理論給大家的原因。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6-8-29 19:4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