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教練教案
弧圈球教學與訓練要訣
熊志超
前言
弧圈球技術是上個世紀60代初由日本人發明的,經過50多年的演變。由早期以旋轉爲主發展到現在以速度、力量、旋轉相結合的新型弧圈球。
所謂新型弧圈球技術就是在教小運動員學正手攻球時,一開始拍型就要求它前傾且揮臂軌迹要比傳統的正手攻大(板型前傾决定的),待這種正手攻球熟練後引拍稍微加大些,揮拍至左眼前上方(握拍手的虎口揮至左眼前上方才能真正發揮出大臂的力量)弧圈球就自然拉出來了,從而將速度、力量、旋轉充分發揮出來,就决定了運動員將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弧圈型的。不存在先學好正手攻再學弧圈球技術的問題。
1.基礎階段
1.1拉球前的輔助訓練
不論加轉弧圈球還是前沖弧圈球在上臺練習前都必須經過離台多球的自拋自拉(把球拉到對面台)體會拉球手感的過渡練習,這個道理與啓蒙階段上臺打多球前的輔助練習---自拋自打體會手感、建立自信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練習是必須的。讓小孩離台1.5-2米的距離蹲下或站著用非持拍手拋球至自已的最佳擊球點。持拍手由下往上揮拍摩擦球(加轉弧圈球)到對面台。再用非持拍手拋球至自已的最佳擊球點(與球網同高),持拍手由後向前揮拍(板形前傾)發力將球拉沖到對面台,體會之前近台打時以前臂爲主和現在中遠台以大臂爲主發力感覺有什麽不同;再體會加轉與前沖弧圈球摩擦球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的揮拍方向。再進入上臺實際練習就會比較容易掌握。然後,先從定點一板下旋,一板上旋的多球練習開始,解决從下旋到上旋的攻防轉換能力,在練加轉弧圈球的過程中同時也練就了前沖弧圈球。熟練以後就要有步法的配合拉不定點和全台搶拉,再進行多球單練和單球的對抗訓練。
訓練要訣:轉腰引拍時大臂與前臂的夾角成160度(接近伸直)左右,然後蹬腿轉腰揮拍至左眼前上方(握拍手的虎口揮至左眼前上方才能真正發揮出大臂的力量)。此時的大臂與前臂的夾角成小于90度(70-80度左右),這個由160度左右至70-80度左右的變化就證明了你的前臂做了充分的收縮。只要你按照上述方法引拍再往左眼前上方揮拍,過程中的細節不必想,知道是怎麽回事就行了。
細節:擊球前拍柄在上,拍頭在下,板型與地面成約45度的前傾竪狀,當球拍擊球瞬間
球拍完成由橫握狀到竪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手腕在轉動摩擦球的過程,直至揮拍至左眼前上方。擊球後拍柄在下拍頭在上的板型與地面也成45度左右的竪狀,我們前後對比一下拍頭由開始的向下到最後的向上,板型前後都是保持約45度的前傾,也就是說,擊球前的板型與擊球後的板型保持一致,你就能拉出穩健的弧圈球來,這就是揮拍擊球過程的細節。
我們具體到拉球時不必老想著怎麽揮拍、怎麽收前臂、轉手腕,那些細節隨著練習的增加、技術變得更加熟練時,細節要求也會隨之而减少。當技術執行完全達到自動化後,細節則被忽略,除非你是新手,否則你越想細節練得越脫節。你就按我說的引拍時大臂與前臂的夾角成160度(接近伸直)左右,然後蹬腿轉腰揮拍至左眼前上方就已經包含了所有的細節了。所以,你拉球熟練後已達自動化程度是無須意識的,否則會破壞自動化的執行,反而影響你的拉球質量。
訓練分析: 擊球時從轉腰引拍位置到擊球點的揮拍距離的快慢叫擺速。對提高弧圈球
質量而言,擺速不是越快越好,否則當拍與球接觸的剎那間手腕就無法完成好摩 擦任務(只能拉出勻速的弧圈球)。因爲擺速由快的狀態到慢的狀態是不好控制的 。相反,擺速由慢到快的加速過程是可以控制的,當拍與球接觸的刹那間手腕才 能充分摩擦完成這個畫龍點睛的加速過程。所以控制擺速是提高弧圈球質量的關鍵,就體現在擊球瞬間應有加速度。
1.2解决小孩從下旋過度到上旋的搓、拉、沖弧圈球攻防轉換能力訓練處方
器 材:8張球臺,一個攔截多球大網,300個球。
訓練內容:從下旋過度到上旋的搓、拉、沖弧圈球攻防轉換練習(見表1)
訓練方法:教練供多球正手位和側身位各一邊一組從下旋到上旋的攻防守轉換練習。
表1 搓、拉、沖弧圈球攻防轉換
組別 點序 教練供球 運動員
第一組 第一點:1正手位/反手位短下旋球 2入台搓直綫/入台搓斜綫
第二點:3反手位/正手位長下旋球 4退台側身正手拉斜綫/正手位拉斜綫
第二組 第三點:5反手位長上旋球/正手位長上旋球 6正手沖斜綫/正手位沖斜綫
第四點:7反手位長上旋/正手位長上旋 8正手沖直綫/正手位沖直綫
第三組 第五點:9正手位長上旋球/反手位長上旋球 10正手位正手沖直綫/反手位反手沖
第六點:11反手位長上旋綫 12保反手(雙方形成反手位的相持局面/反手位反手相持
訓練要點:教練供第二點和第三點多球是訓練重點,解决運動員從下旋到上旋的攻防轉換拉加轉弧圈球和前沖弧圈球的能力,最後再單球訓練上述內容。
訓練目的:通過多球訓練提高加轉弧圈球從下旋過度到上旋的前沖弧圈球攻防轉換能力,還兼顧了綫路變化規律的意識的培養。
可變形式:本練習前半段爲教練供多球,後半段爲2對1的多球單練。即第四點教練員改供多球爲反拉,主練者反手變直綫,陪練員正手位沖斜綫,主練者保正手時沖直綫又銜接反手)。
2.技術提高階段
2.1過弧圈關篇
過弧圈關主要解决以下問題:
1.擰拉台內球、搶沖半出檯球、拉出臺下旋球及其後的攻防轉換上旋球的相持能力。
2.近台正手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的相持對拉能力和近台反手敲打加轉弧圈球能力。
2.1.1過弧圈關之台內擰(台內無死角練習)
已經掌握台內擰拉技術者,就要把第二板擰拉與下一板(第四板)及第六板的銜接結合起來練。以下是接發球第二板及其後的四、六板攻防轉換銜接(台內無死角)訓練處方。
器 材:8張球臺,一個攔截多球大網,300個球。
訓練內容:多球單練形式訓練。
訓練方法:帶著銜接意識以台內無死角的六組內容用多球單練分開來練二、四、六板。
表2-1 1對2多球單練 表2-2 1對2多球單練
人員 內容 人員 內容
教練: 1. 供短或半出臺下旋球 教 練:1.供短或半出臺下旋球
A運動員:2.入台正手位反手擰直綫 A運動員:2.反手位反手擰直綫
B運動員:3.反手位反手回斜綫 B運動員:3.正手位正手反拉斜綫
A運動員:4.反手位反手撕斜綫 A運動員:4.正手位正手沖直綫
B運動員:5.反手回斜綫 B運動員:5.反手回斜綫
A運動員:6.側身正手打沖斜綫 A運動員:6.反手打中路
表2-3 2對1多球單練 表2-4 2對1多球單練
人員 內容 人員 內容
教 練:1.反手位發短下旋球 教 練: 1.反手位發短下旋球
運動員:2.反手位反手擰斜綫 運動員:2.正手位反手擰斜綫
教 練:3.反手位側身反拉斜綫 陪練員:3.正手位反拉斜綫
運動員:4.反手變直綫 運動員:4.正手變直綫
陪練員:5.正手位正手沖斜綫 教 練:5.反手位反手反拉斜綫
運動員:6.保正手(反拉斜綫) 運動員:6.保反手(快撕斜綫)
表2-5 1對2多球單練 表2-6 1對2多球單練
人員 內容 人員 內容
教 練 : 1.供A正手位短下旋球 教 練:1.供A運動員中間偏正手位短下旋球
A運動員: 2.擺短對方正手位近網 A運動員:2.入台擺短近網直綫
B運動員: 3.正手劈長直綫 B運動員:3.正手不慎回擺半出檯球(中間偏反手位)
A運動員: 4.退台側身正手沖直綫 A運動員:4.抓住機會側身正手沖斜綫
B運動員: 5.正手跨步拉回斜綫 B運動員:5.反手跨步拉回頭(斜綫)
A運動員: 6.交叉撲右拉中路 A運動員:6.反手變直綫
訓練要點1:雙方熟練掌握表2-1內容後,教練員就要對運動員提出更高要求,即B運動員第三板反手回斜綫要搶先發力,破壞A運動員第四板的銜接。目的是既培養了A運動員正手位擰拉意識,又培養了B運動員在前四板內破解此戰術的戰術
意識。
訓練要點2:把上述六組內容帶著銜接意識用單球來練二、四、六、八、十板,讓台內 短球與近台前沖弧圈球的銜接擴展到中遠台相持對拉的局面,直至球死。
訓練管理2:對1多球單練教練員的角色可換成運動員,3個人輪流交換角色來練,勝者繼續打主練,輸者打陪練每人記下主練角色的次數,完成規定的15分鐘時間的訓練任務後,向教練員彙報。教練員當著隊員的面記錄在案。這些管
理工作不僅能調動、刺激小運動員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而且是每一位隊員成長過程的寶貴資料。
訓練價值: 2對1多球單練比1對2多球單練的對抗强度更大,超過了比賽的要求,對强化主練方的攻防轉換銜接技術很有利。
2.2.2過弧圈關之全台接搶第二板或搶拉第三板出臺下旋球與第四、六或五、七板的銜接及其後的攻防轉換相持能力綜合訓練
器 材:8張球臺,一個攔截多球大網,300個球。
訓練內容:全台搶拉出臺下旋球及其後的攻防轉換相持能力。
訓練方法1:運動員A發球開始,教練員供不定點出臺下旋長球給A,如供反手位,A第三板側身正手拉直綫,B回斜綫(A正手位),A交叉撲右正手再打直綫,B再回斜綫(A反手位),雙方形成反手位的相持對拉的局面,打到球死爲止(見表2-7)。
訓練方法2:如供正手位,A墊跨步正手拉直綫,B反手回斜綫,A回反手位與B形成反手位的相持對拉的局面或反手位變直綫保正手,雙方形成正手位的相持對拉的局面(見表2-8)。參加人數2-6人爲宜,2人組的話,打一段時間要交換位置。6人的話,圍著球臺繞圈輪流打。每人都有機會打主練角色,贏繼續打,輸下來跟著最後一名排隊打輔練角色,直到贏主練角色又打回主練角色。人多(6人組)有氣氛、有竟爭的優勢,它比2人組更有挑戰性。
表2-7 1對2多球單練 表 2-8 1對2多球單練
人員 內容 人員 內容
運動員:1.發短下旋球 運動員:1.發短下旋球
教 練: 2.供反手位出臺下旋 教 練: 2.供正手位出臺下旋
運動員:3.側身正手拉直綫 運動員:3.墊跨步正手位拉直綫/斜綫
陪練員:4.正手反位斜綫 陪練員:4.反手位回斜綫/正手反拉斜綫
運動員:5.交叉撲有再拉直綫 運動員:5.反手位拉直綫/正手對拉斜綫
陪練員:6.反手回斜綫 陪練員:6.正手反拉斜綫/正手對拉斜綫
運動員:7.保反手形成相持對拉的局面 運動員:7.正手位形成相持斜綫對拉/正手對拉
訓練管理:每個內容以多球單練反復練習15分鐘,再練單球。教練員有必要做好訓練效果記錄管理工作,要求每個隊員把打主練角色的次數記錄下來(勝者繼續打主練,輸者打陪練)向教練彙報,教練員當著隊員的面記錄在案。這些管理工作不僅能調動、刺激小運動員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而且是每一位隊員成長過程的寶貴資料。
訓練目的:提高第三板拉加轉和第五板及其以後的相持能力。如運動員A接發球開始,
就是提高第二板拉加轉和第四板及其以後的相持能力。
可變形式:教練供下旋長球給A反手位,A反手拉斜綫與B形成反手位的相持側身正手攻
斜綫或反手變直綫轉正手打及變中路相持伺機殺兩大角。
2.2.3過弧圈關之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訓練
業餘乒乓球運動員要想成爲真正的乒乓球高手就必須過弧圈關,除了掌握拉弧圈球和防弧(快帶、貼)外,還要學會近台正手反拉(反手敲打)對方從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這是反拉、連續對拉弧圈球的基礎。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你就站在了比別人高一個檔次之上;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其它弧圈球技術就能迎刃而解。以下是用多球單練訓練法爲運動員設計的訓練方案。
提高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的中遠台相持球能力訓練處方
器 材:8張球臺,一個攔截多球大網,300個球。
訓練內容:正手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的相持球能力(見表2-9)。
訓練方法:多球單練(教練供短下旋不定點球至A運動員全台,A全正手劈長對方B正手位,
使雙方正手形成→拉加轉→反拉加轉→正手相持對拉的局面),二人沒有主次之分,直至球死再接著下一輪的練習,A、B必須輪換角色。
表2-9 “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
及其後的中遠台相持球能力訓練內容”〔10〕
回合 人員 內容
教 練:1供不定點短下旋球至A運動員全台
A運動員:2正手劈長斜綫(與第四板形成主動防守的局面)
第一回合 B運動員:3正手挂起斜綫
A運動員:4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斜綫)/直綫
第二回合 B運動員:5近台對拉/反手回斜綫
A運動員:6中台對拉/反手中台拉斜綫
第三回合 B運動員:7中台對拉/反手中台對拉斜綫
A運動員:8中遠台對拉/側身正手中遠台對拉斜綫
第四回合 B運動員:9中遠台對拉/反手中遠台對拉斜綫
A運動員:10中遠台對拉/側身位正手中遠台拉直綫(直至球死)
單球練習:兩位運動員A、B輪換角色練習以上內容。
訓練要點:首先一定是要自己發力(摩),而不是借力碰(這樣會吃旋轉)。其次是反拉
時摩 擦一定要薄(摩擦球的偏上部),最後是擊球時間應抓住上升期即第二
點迎前反拉,此時球的加轉還沒達到最大值,而不應反拉高點(第三點),因
爲此時加轉達到了最大值。所以在這時反拉常常拉球出界外。
訓練分析:這是個綜合能力的訓練,通過這個訓練可以熟練掌握劈長、拉加轉、反拉對
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主動防守意識)及提高正手近、中、遠台相持能
力。這個訓練的重點在A運動員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這是反
拉、連續對拉弧圈球的基礎。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你就站在了比別人高一
個檔次之上;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其它弧圈球技術就能迎刃而解。運動員不
要被這個練習內容嚇倒了,一開始練習時可能很快就失誤了,但通過一段時
間的練習後就能對拉到更多。
訓練目的:提高A運動員第四板近台反拉對方從下旋拉起的加轉弧圈球及其後的相持球
能力和B運動員三板拉加轉和第五板對拉及其以後的相持能力。
訓練管理:三人一組打1對2多球單練,一人撿球,主練方贏繼續打,陪練方下,撿球者
取代陪練方;主練方輸陪練方取而代之,撿球者打陪練,主練方撿球。要求
每個隊員把打主練角色的次數記錄下來向教練彙報,教練員當著隊員的面記
錄在案。這些管理工作不僅能調動、刺激小運動員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而
且是每一位隊員成長過程的寶貴資料。
2.2.4 提高近台反手敲打對方從下旋拉起的高吊弧圈球及其後轉正手相持球能力訓練方案
大家還記不記得瓦爾德內爾當年用一招主動防守戰術即接發球搓長給劉的反手位讓他側身先拉起高吊,然後反手敲打直綫。這是當年瓦爾德內爾對付劉國梁的有效戰術,老瓦屢試不爽,堪稱橫板對付直板的經典戰例。
所謂主動防守就是:“運動員事先設計好套路,有意給對方進攻的機會,算准對方的回球綫路,提前移動到最佳的擊球點擊球,在防守中謀求勝利或爲轉攻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訓練處方
單打訓練內容: 雙打訓練內容:
A運動員:(1)發短下旋至對方反手位 A、B運動員: (1)A運動員發下旋短球至對方臺面
B運動員:(2)反手同綫回搓反手位 C、D運動員:(2)C運動員搓直綫
A運動員:(3)側身正手拉斜綫高吊 A、B運動員: (3)B運動員側身正手/反手拉斜綫
B運動員:(4)反手敲打直綫 C、D運動員:(4)D運動員反手敲打直綫
A運動員:(5)撲右盡力搶救 A、B運動員: (5)A運動員回斜綫
B運動員:(6)銜接正手位的相持對拉 C、D運動員:(6)C運動員銜接發力沖回斜綫
敲打教學要點:眼睛緊盯來球,反手追來球的落點,來球高過球網,往下敲;來球與球網同高,向前撞擊打在球的上升後期即第二點上。
討論
現代弧圈球技術教學一開始就要讓初學者板型前傾,絕對不能先學好攻球再學習拉弧圈球,這是過時的不科學的教法,因爲先有快攻,後來才有弧圈球,所以當時人們對技能的訓練認識有局限,以爲一定要打好攻球的基礎才能學好弧圈球,結果發現很難掌握好弧圈球技術,因爲攻球與弧圈兩種技術動作的神經聯繫不一樣,一個是撞擊,另一個是摩擦,如果先學會了攻球再學弧圈球運動員常常是訓練時還可以拉,比賽到關鍵時還是用回攻球,這就是技能訓練中遇到的負遷移現象。
究竟“運動技能負遷移”是甚麽呢?簡單的說,就是人們已經掌握的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干擾效應,即舊技能對學習新技能有負面影響,舊技能妨礙新技能的形成,心理學中叫技能負遷移。從運動技能形成的理論講,“每一個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一個建立神經聯繫的過程,而且新的技能的神經聯繫要超過舊的技能需時漫長且困難”。這些理論在當時還沒有人認識到,以致前人走過不少的彎路。所以教練員尤其是老教練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知識就是力量。當教練不僅要有專項技能,還需要文化知識(理論水平)。因爲只有具備了必要的文化基礎,才能有效地學習新知識,瞭解時代脉搏,跟上時代潮流,把握乒乓球發展趨向,善于學習,善于鑽研,善于運用先進的教學與訓練理念和科學的教學與訓練方法,才能把自己的打球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去指導和培養學生和訓練高水平運動員。所以教練員的專項技能與文化知識結構之間的關係一定要均衡,所有教練員都應該朝這個方向和目標努力。它們兩者之間的差距不能太大,差距肯定會有,只要不形成特長與特短的關係,而是第一與第二的關係即可。這是衡量一名教練員水平的試金石。
[
本帖最後由 h51860 於 2015-2-6 10:16 編輯 ]